• 農業農村部:支持畜禽種業企業做強做大 提高品牌影響力

    原發表日期:2021-04-28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發表日期:2021-04-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28日電 農業農村部28日就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劉均勇在會上指出,要全面強化企業主體,支持畜禽種業企業做強做大、做專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的領軍企業,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劉均勇表示,今天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主要畜禽遺傳改良的目標任務和技術路線。作為國家層面啟動的第二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進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這是確保種源自主可控、打好種業翻身仗的一個重要行動。

     

      劉均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有關情況:

     

      關于新一輪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的編制背景,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畜禽種業不斷發展,但總體上長期處于散、小、慢的狀態。從2008年到2020年,農業農村部實施第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覆蓋了奶牛、生豬、肉牛、蛋雞、肉雞和肉羊等六大主要畜種。經過十二年的努力,畜禽生產性能水平明顯提升,畜禽種業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明顯提高,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總體看,我國畜禽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風險可管控,基本解決了我國畜禽良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為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種源支撐。

     

      “十四五”時期,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國畜禽種業必須再上新臺階。

     

      一是中央有明確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去年國務院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都明確提出,要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

     

      二是產業有迫切需要。隨著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對穩定的優質畜禽種源供給需求愈加迫切。人民群眾對“有肉吃、吃好肉、還要吃得多樣”的需求日益增長。從我國畜禽種源保障看,黃羽肉雞、蛋雞、白羽肉鴨種源能實現自給且有競爭力;生豬、奶牛、肉牛種源能基本自給,但性能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個別種源還主要從國外進口。要不斷滿足新需求,就必須在國家層面統籌部署安排,盡快補齊短板弱項。

     

      三是國際有成功經驗。制定實施中長期的畜禽育種戰略規劃,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如丹麥政府主導組織實施國家生豬育種計劃已長達百年之久。美國通過實施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50年時間將產奶量提高了近2倍。

     

      劉均勇表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35年將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出了總體部署,為制定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及畜禽種業自主創新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關于新一輪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的主要內容,劉均勇指出,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堅持系統謀劃、分類施策、聚焦重點、精準發力,重點是要解決“好不好”“強不強”的問題。實施期限從2021年到2035年,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瞄準一個主攻方向,覆蓋三大發展領域,聚焦四個全面強化,把握好五個方面關系。

     

      “一個主攻方向”:就是要力爭用10-15年的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顯著提升種畜禽生產性能和品質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突破性品種,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三大發展領域”:就是包括生豬、奶牛、肉牛、羊、馬、驢等家畜品種,蛋雞、肉雞、水禽等家禽品種,以及蜜蜂、蠶等。

     

      “四個全面強化”:就是要全面強化自主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突出主導品種選育提升,注重地方品種開發利用,提高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要全面強化育種基礎,開展高效智能化性能測定,構建育種創新鏈大數據平臺,提高遺傳評估支撐服務能力;要全面強化育種體系,以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為依托,支持發展創新要素有效集聚、市場機制充分發揮的聯合育種實體,提高核心種源培育能力,要全面強化企業主體,支持畜禽種業企業做強做大、做專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的領軍企業,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五個方面關系:就是注重把握好傳承與創新、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自主與開放、當前與長遠等五個方面的關系,較好地體現了科學性、戰略性和前瞻性。

    欧美怡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