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頭牛背后的新質生產力

    原發表日期:2024-11-19來源:掌上安順、 網易

    原發表日期:2024-11-19

    來源:掌上安順、 網易

    大肥牛公司高標準牛舍

     

      大肥牛公司位于平壩區天龍鎮,2021年4月平壩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該公司,同年9月,該公司初步建成4棟牛舍,并開始小批量飼養肉牛。此后,大肥牛公司11棟牛舍全部建成,建筑面積達9萬多平方米。

     

      “我們公司的牛舍設計存欄量是10000頭,平均保有量在5000頭左右,飼養的肥牛是通過國外引進的優質肉牛品種進行繁育的,分別是純血澳洲和牛、安格斯肉牛、西門塔爾牛3個品種。”大肥牛公司副總經理莫測介紹,該公司充分利用科學的思維模式養殖肉牛,搭建了大肥牛產業大數據中心和大肥牛養牛小助手小程序等,建立了大肥牛肉牛交易平臺,采集、分析、處理肉牛養殖相關數據,助力提升肉牛飼養水平。

     

      不同于傳統的養殖方式,大肥牛公司將數字化、智能化設備設施、人工智能技術等應用于肉牛養殖全過程,使肉牛養殖更加科學、高效、便捷。走進大肥牛公司高標準交易育肥場,一棟棟高大寬敞的鋼結構牛舍整齊排列,牛舍里一頭頭膘肥體壯、毛色光亮的肉牛或悠閑地躺著或自由地來回走動,讓人感到驚嘆的是,育肥場內竟然沒有一點異味。

     

      莫測指著牛舍說道:“我們在肉牛休息的臥床上鋪了一層2公分的橡膠墊,確保肉牛睡得好,這里的每頭牛都有9個平方米的活動空間,肉牛吃好,睡好,生活得舒心,品質才好。”
          
          “我們的牛舍安裝了自動化刮糞板,將糞便刮到糞溝,再利用沼液回沖,把牛糞收集到發酵罐,進行厭氧發酵,發酵好的牛糞進行干濕分離,成為有機肥,最后將有機肥還田,種植有機牧草再回收喂牛,真正實現種養循環。”莫測介紹。

     

      在育肥場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牛舍內的牛都打著兩個耳標。莫測介紹,肉牛耳朵上的兩耳標分別是:電子耳標和可視耳標。電子耳標上有不易被清除的二維碼,通過機器掃描,就能詳細地查詢到肉牛的養殖檔案,包括入場前多少斤、免疫做了什么、驅蟲用了什么藥等;而可視耳標上寫的是每頭牛的身份證號,每個號碼都是唯一的,跟隨牛一生,根據兩個耳標,即使肉牛到了餐桌也可以進行溯源。

     

          走進大肥牛公司飼料生產加工車間,一堆堆金黃玉米片散發出濃郁的香味。這些玉米片看似簡單,卻與眾不同,由多道工序才能加工而成。玉米有2%的雜質,玉米粒外表還有一層釉質,牛吃完之后,無法吸收,傳統的飼養方法是將生玉米磨成粉直接喂牛,經過分析,消化吸收率只能達到60%。而在大肥牛公司,會先將收購的玉米粒除塵去雜,然后放入浸泡罐4到5個小時,再利用發酵罐產生的沼氣帶動蒸汽發生器對玉米粒進行蒸熟、壓片、烘干,做成壓片玉米喂牛,玉米消化吸收率提升到95%,其蛋白質和淀粉得以充分吸收,飼養的牛長得快,品質好。

     

          擺脫落后的傳統產業模式,實現產業創新,并探索新的發展產業生態,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打開小程序“大肥牛養牛小助手”,里面有“我的牛場”“供求信息”“犢牛交易”三個板塊,每個板塊功能不一,但卻是將大數據應用于肉牛養殖的全過程。在“我的牛場”板塊,牛場主可通過牛只管理、物資管理,員工管理、牛場賬本四大模塊,實現對肉牛養殖全過程的控制;在“供求信息”板塊,通過這一功能板塊,用戶可發布或搜索如土地流轉等所需信息;在“犢牛交易”板塊,用戶可對大肥牛就近服務網點進行查詢和咨詢,獲取優質牛源。莫測說:“大肥牛養牛小助手可科學提升牛場管理效率,為養殖戶提供高品質肉牛養殖服務體系。”

     

      小規模,大產業,藏牛于民,聯農帶農富農,才是發展牛產業的關鍵,目前,大肥牛公司在貴州省內聯農帶農養殖肉牛千余戶,有效帶動養殖戶創新肉牛養殖模式,增加肉牛附加值。莫測介紹,下一步大肥牛公司還將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通過肉牛大數據交易中心平臺的服務體系助力肉牛產業的轉型升級,改變傳統的自繁自養模式,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引導農戶科學喂養、分段養殖,通過平臺帶動農戶富起來,讓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掌上安順

     

    欧美怡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