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形式

    原發表日期:2023-03-27來源:經濟日報

    原發表日期:2023-03-27

    來源:經濟日報

    面對農村實際狀況,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先試先行,不斷完善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運行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條“財政扶持、社企發展、集體壯大、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讓農民切實嘗到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甜頭。

     

      什么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前提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起產權清晰、運行規范、分配合理的地域性集體經濟組織,主要利用農村集體所有資源資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實現集體成員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在脫貧地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有利于改變脫貧產業后繼乏人狀況。隨著農村老齡化加劇,一些精心發展的脫貧產業后繼乏人,部分村集體生產資源出現了閑置情況。其實,很多脫貧產業發展前景很好,通過村集體抱團發展,可壯大力量。此外,通過加強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可彌補青壯年勞動力的不足,接過脫貧產業的“接力棒”,保持農村產業興旺。

     

      有利于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傳統村集體經濟相比,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要素聯合范圍更加廣泛,除了勞動聯合外,還包括土地、資金、技術、管理及文旅資源等要素聯合。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投入,凝聚改革創新合力,推動發展新思路新舉措落地,農業裝備現代化程度、規模化生產和效率大為提高。而且隨著農村信息化建設及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興起,新產業、新業態挑起大梁,農業現代化加速發展。

     

      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一些地方拓展優化村集體經濟帶動模式,改變過去將產業補貼資金直接補給企業的做法,而是補給村集體,村集體以入股的形式注入企業,將集體資源轉化為農民增收重要來源,打破過去“政府出錢、企業干、百姓看”的局面,將農戶聯結到村集體產業鏈上,多渠道實現增收。特別是對于“零產業”“零勞動力”農戶而言,來自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十分重要。

     

      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因此,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要選好帶頭人。如隆德縣,由縣委組織部總體牽頭,實行縣、鄉、村三級書記負責制,從致富能手、合作社負責人等優秀人才中選拔培育40余名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充實村級班子,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實力。另外,要更加注重規范化、制度化運營管理,保障村集體經濟安全健康發展,實現村集體經濟人人參與,村集體經濟成果人人共享,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欧美怡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