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業分會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考察肉牛業
原發表日期:2019-08-01
調研回顧:
2019年6月19-21日,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會長許尚忠、秘書長劉強德、副秘書長馬文健(在科右中旗掛職副旗長)、趙航一行前往內蒙古興安盟開展肉牛產業實地調研,重點考察當地牛源基地建設和肉牛產業經濟模式等相關內容。重點調研地區為興安盟科右前旗、中旗及突泉縣。
綜合分析:興安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東北、東南分別與黑龍江、吉林兩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屬于典型的半農半牧地區,具備肉牛養殖特別是母牛繁育的資源稟賦優勢,是國內重要的商品牛源儲備基地。當地形成了“小規模大群體”的家庭養牛管理模式,以30頭以內規模的母牛帶犢飼養為主,再結合當地充沛的草地與耕地資源,飼養管理成本十分低廉,在全國牛源持續緊張,牛價堅挺并穩步上漲的背景下,當地養牛經濟效益凸顯,出售犢牛或架子牛凈利潤可達4000元/頭以上。從肉牛產業經濟發展方面看,當地以產業扶貧為主導戰略,三個地區因地制宜,以政府項目為依托,加大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力度,逐漸構成“龍頭企業核心技術引領,適度規模生產群體支撐”的分工合作體系。
1、合作經濟模式特征顯著
以突泉縣牛產業化聯合體為例,該聯合體是由內蒙古綠豐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61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391戶個體家庭農牧場等經營主體共同組建的牛產業經營組織聯盟,目前共發展會員454家。在合作過程中,綠豐泉公司折價將1000多頭澳洲進口安格斯基礎下放給鄉鎮會員,母牛在農戶家產犢牛按月齡折價回收,形成緊密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同時以聯合體的名義向當地政策爭取到100萬資金扶持,為全縣牛聯體養殖戶免費提供優質凍精。加入牛聯體的會員單位,可以協調農業銀行的無抵押貸款,養殖三年以上且存欄20頭牛以上的可貸款20萬,50頭牛以上的可以貸50萬,可循環倒貸5年。政府放大銀行貸款比例,實施1:1投入資金,為養殖戶擴大規模提供保障。與突泉縣牛產業化聯合體相類似的合作經濟模式還包括科右前旗的歸流河鎮光榮嘎查肉牛養殖扶貧產業園項目及科右中期的哈巴斯臺嘎查牛聯體托養收益模式等。
合作經濟模式在當地的廣泛應用,一方面順應了現階段國內肉牛養殖業的發展需求,一方面主動融入了國家精準扶貧方略,充分調動了政府各類幫扶資源,并激發起基層群眾養牛的積極性,對于扎實推進當地肉牛產業化發展起到了固本強基的作用。
2、龍頭企業參與度較高
以科右中期正在籌劃實施的百利舸扶貧產業園區項目為例,在中央宣傳部的支持和推動下,山東省陽信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和鴻安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決定與旗合作實施總投資9.8億元的肉牛產業項目。其中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肉牛產業項目:計劃投資6.8億元,建設現代化肉牛數字養殖示范場、高檔肉牛良種繁育廠、合作社育肥肉牛基地、飼料種植基地、肉牛加工及冷鏈物流等。鴻安集團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肉牛產業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建設肉牛育肥、繁育基地、年交易100萬頭牲畜交易市場、飼草飼料種植基地等項目。
億利源和鴻安集團均為中國牛肉“B10”企業,牛肉品牌在國內市場享有盛譽,肉牛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及屠宰加工生產技術處于行業先進水平。兩家企業本次與科右中旗順利達成合作,一方面是積極投身國家產業扶貧事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一方面也是因為看中了當地豐富的商品牛源及得天獨厚的養牛條件,原料的充足儲備與穩定供應關乎生產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是企業打造名優品牌的必備先決要素。同時,園區規劃內容還囊括了哈土布其現代化數字養牛場和蒙東鴻安肉牛交易市場兩個項目,為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肉牛產業中的應用提供了實踐載體和數據采集平臺。因此,雙方的合作符合了優勢互補原則,發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