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增:養殖戶要想發展好,產業聯合少不了
原發表日期:2021-03-10
來源:農視網
扎根養殖行業將近
40年,從幾個雞籠做起,幾次瀕臨破產,卻始終沒有放棄,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禽業分會執行會長,還是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王連增。在養殖行業打拼多年,王連增深知養殖戶們的不易。今年兩會期間,王連增帶著他的建議,為養殖戶們發聲。
01 如何讓糞污“變廢為寶”
糞污處理一直是困擾養殖戶的一大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造成污染,還會制約養殖場的發展。為此,王連增走訪了許多養殖場,還走訪了一些加工有機肥的企業,了解實際情況。他深知糞污處理和有機肥的生產是緊密相連的,如果把糞污通過科學技術去轉化,變成有機肥,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解決養殖污染問題,推動養殖業更加健康發展,還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
因此,今年兩會期間,王連增提出一條《關于多措并舉促進有機肥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建議》。在建議中,他提到如今有機肥產業還存在原料未被高效收集和利用等問題,同時他也提出了引導養殖戶、種植戶與有機肥生產企業形成聯盟,明確有機肥企業用地性質等建議。
02 小個體大風險
除了糞污處理問題,一直以來,讓養殖戶們擔心的還有養殖行業的高風險。農村有句老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說的便是養殖行業的高風險。養殖業的高風險一方面是疫病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市場風險。疫病的風險在于一旦遇到疫病,比如禽流感,那么很可能養殖戶們辛苦兩三年掙的錢就全賠了。市場的風險在于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遇到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養殖戶很可能會面臨干一天活賠一天錢的艱難局面。因此,如何降低養殖戶們的風險成為了王連增一直思考的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王連增提出一條
《關于加強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議》。王連增認為以后個體單純去做養殖會很難,養殖場應該和大企業合作,形成一個既有養殖,又有加工,又有銷售的產業聯合體。這樣,各做各的強項,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然后再把利益共同體慢慢建成命運共同體,如此一來,養殖戶便能更好發展。
03 綠色通道,為民減負
王連增今年的建議中,還有一條《關于恢復“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扶持政策的建議》。我國是農業大國,鮮活農產品物流總量大,物流成本高,高速公路對豬、雞、鴨等鮮活農產品收取通行費,增加了養殖戶們的負擔。采訪中,王連增說自己提這條建議的初衷便是想減輕養殖戶們的負擔,他希望可以恢復鮮活豬、鴨、雞等農產品公路運輸免費政策,讓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快速通行高速公路出、入口,降低養殖戶在這方面的投入,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04 白羽肉雞種源“卡脖子”
在我國,雞肉是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生產和消費品。我國肉雞年出欄量超過100億只,居世界第一位,但長期以來,約占我國肉雞產量一半的白羽肉雞,種源一直從國外進口,嚴重受制于人。對于這個問題,王連增認為國家應該支持育種,一些有條件的企業應該同相關院校合作,去推動育種,這樣我們就會慢慢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
采訪中,王連增說:“我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不管是作為一個農民代表也好,老百姓也好,要替農民發聲,我希望通過我的這幾個建議,能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