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吃紅肉,會增加患癌率?醫生忠告:吃之前,先明確這一點!

    原發表日期:2025-02-18來源:萊州市人民醫院

    原發表日期:2025-02-18

    來源:萊州市人民醫院





    紅肉,這個日常餐桌上常見的食材,很多人又愛又恨。愛的人覺得它鮮嫩多汁,蛋白質豐富,是補充營養的好選擇;而恨它的人,擔心吃多了會帶來健康隱患,特別是近年來一些數據表明長期食用紅肉可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那么,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幫大家把迷霧撥開。

     

    紅肉,簡單來說就是指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肌肉組織。它營養價值高,富含優質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12,是人體必需的一些營養來源。但問題來了,為什么它會被扣上“可能致癌”的帽子呢?其實這一切,來源于一些權威機構和研究的數據。比如,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2015年就曾宣布,將加工肉制品列為“1類致癌物”,也就是說,確實有明確證據表明它與癌癥有關。而紅肉本身被列為“2A類致癌物”,這意味著它“可能對人類致癌”。聽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有點緊張了,覺得以后是不是連肉都不能吃了?別急,我們要先搞清楚幾件事。

     

    首先,紅肉為什么會和癌癥掛鉤?這其實離不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紅肉本身的成分問題。在紅肉中富含一種叫“血紅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是鐵的主要來源之一,雖然它對造血有好處,但在高溫烹飪時會產生一些有害化合物,比如多環芳烴和雜環胺,這些化合物被認為具有致癌性。尤其是當我們用燒烤或煎炸等高溫方式處理紅肉時,這類化合物的含量會顯著增加。二是加工方式的問題。加工肉制品,比如香腸、臘肉、培根等,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等防腐劑,這種物質在體內可能會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已經被證實是一種強致癌物。

     

    當然,風險的存在并不代表紅肉不能吃。吃紅肉和“致癌”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而是和多種因素相關。換句話說,不是吃了一口紅肉就會得癌癥,而是長期大量、不健康的食用方式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比如,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攝入超過50克加工肉制品,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聽起來似乎很嚇人,但如果我們把它放在整體患病概率中來看,其實風險增加的絕對值并不算高。換句話說,紅肉本身并不是一個“毒藥”,關鍵還是在于吃的量和方式。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平衡紅肉的營養價值和潛在的健康風險呢?有幾個簡單的建議可以參考。第一,控制攝入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周紅肉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350-500克之間,也就是每天大約50-70克的量。如果沒概念,這大概相當于一塊撲克牌大小的瘦肉。第二,盡量選擇健康的烹飪方式。避免高溫燒烤、煎炸等方式,可以選擇蒸、煮、燉等更溫和的做法,這樣可以減少致癌物的產生。第三,搭配多樣化的飲食。紅肉雖然營養豐富,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蛋白質來源。魚肉、禽肉、大豆制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合理搭配可以讓飲食更加健康。

     

    其實,關于紅肉與癌癥的關聯,很多研究也指出,紅肉的風險還與整體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比如,如果一個人經常吸煙、喝酒、不運動,同時飲食中蔬菜水果攝入不足,那么即使他吃的紅肉不多,癌癥風險也可能會增加。反之,如果平時注意鍛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健康的體重,偶爾吃點紅肉也不必過于擔心。從這個角度看,紅肉只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另外,有些人可能會問,加工肉制品是不是比普通紅肉更危險?答案是肯定的。加工肉制品中的添加劑和防腐劑往往是健康的“隱形殺手”,特別是對于兒童和老年人來說,長期食用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健康問題。像培根、火腿腸等食物,雖然味道好,但也要盡量少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加工肉制品最好能做到“少吃或不吃”。

     

     

    對普通人來說,真正需要注意的并不是紅肉本身,而是飲食的整體結構和生活的習慣。比如,有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模式對預防癌癥、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有明顯的好處。這種飲食模式中,紅肉的攝入量較低,主要以魚類、蔬菜、水果、堅果、橄欖油等為主。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參考:減少紅肉,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可能是更健康的選擇。

     

     

    總的來說,紅肉不是不能吃,但要吃得健康、吃得理性。我們不需要因為“致癌”的說法而過度恐慌,也不能因為它的營養價值而毫無節制地大吃特吃。科學的飲食觀念是:吃什么重要,怎么吃更重要。只有平衡飲食結構,合理搭配,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醫學的意義不僅在于幫助人們認識疾病,更在于教會我們如何與健康相處。紅肉的爭議提醒了我們,生活中每一種選擇背后都可能存在利與弊,而科學的態度就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健康從來不是單一選擇的結果,而是每一個小習慣累積起來的答案。

     

    參考文獻: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5). Evaluation of the carcinogenicity of the consumption of red meat and processed meat.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22). 中國營養學會.

     

    Bouvard V, Loomis D, Guyton KZ, et al. (2015). Carcinogenicity of consumption of red and processed meat. The Lancet Oncology.

     

    Cross AJ, Ferrucci LM, Risch A, et al. (2010). A large prospective study of meat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Cancer Research.


    文中圖片轉自 百家號 視覺中國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

     


    欧美怡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