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科技助峪禽振翅高飛 —— 讓吃的科普融入鄉村振興
原發表日期:2022-01-22
來源:北京烹飪協會
作者:王云
日前,在北京平谷區峪口禽業多功能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壬寅虎年吃雞過大年送吉祥”直播活動。面對海內外觀眾,烹飪高手現場演繹了中國傳統雞類名肴以及以雞肉為主的西餐菜品的制作過程,烹飪全程行云流水,內容精彩奪目。現場還請來了文藝工作者,借雞饌之美,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為觀眾獻上壬寅虎年新春祝福,祝愿各國冬奧健兒獲得好成績、全球華人一家親。
美食無國界,美食永遠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古老的華夏飲食文化曾經通過古絲綢之路、鄭和浩浩蕩蕩的船隊傳入西方;改革開放又將西方美食引進神州。飲食作為一個文化橋梁,推動了東西方的人際交流、經濟往來。飲食作為特定的地域文化符號,離不開其本源,那就是優質的烹飪原材料(食材)。
中國是悠久的農耕國家,地域廣闊,其分布東南西北的豐富農林牧漁產品為美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物質保障,也因此,我們的祖先造就了龐大繁榮的菜系文化。昔日經濟困難時,餐桌上只有那幾樣菜,而今改革開放物質基礎充實,商超貨架上琳瑯滿目,百姓餐桌、餐館餐桌上好吃的越來越多。這些得益于改革開放,經濟的飛速發展,一線農業工作者和農業科技人員更是功不可沒,是他們確保了我們的餐桌安全和食物種類的豐富多彩。2021年,我們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脫貧攻堅戰勝利,展開了鄉村振興大戰略,這兩項偉大工程都為豐富百姓餐桌保駕護航,使鄉村發展,農民同走富裕路,齊心奔小康。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名特優新農副產品的生產第一步就是優質的種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的很多名特優新農副產品走出國門、馳名中外,為新中國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其中就有很多我們國家獨有的種源。但是由于很多原因,許多優質獨有的種源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這些高屋建瓴地話語鼓舞著廣大的農業領域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大家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近年來一項又一項保種成果接連獲獎并落地。
雞肉是百姓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但是我國快大型白羽肉雞種源100%依賴進口,對我國肉雞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構成潛在威脅。為了突破白羽肉雞核心種源“卡脖子”問題,首農食品集團旗下的峪口禽業,在國家和北京市的政策及科技團隊支持下,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肉雞育種之路。于不久前取得了突破。2021年12月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498號公告,18個畜禽新品種配套系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頒發《畜禽新品種(配套系)證書》。其中,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農業大學和思瑪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沃德158”、“沃德188”雞名列其中。
長期服務于鄉村的知名科技特派員王云老師,對“三農”事業有著深厚感情。獲知這一喜訊后,王云老師滿懷幫助民族企業發展的熱情,積極參與到“沃德158”、“沃德188”寶樂肉雞的品牌推廣的研究工作中去。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王云老師一直都在一線宣講“烹飪科技助推農副產品銷售”的理念,利用“吃的科普”解讀各種食材,打通從農副產品到百姓餐桌的通道,從而帶動農副產品的銷售。目前消費主體是廣大年輕人,他們喜歡美食但動手能力不足,加強吃的科普宣傳是可行的。王云老師與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之前就一起合作過,為北京平谷推動桃子的銷售。去年疫情緩和后,王云老師與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研究策劃并組織過“桃醉平谷--大廚下鄉烹飪科技直播帶貨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王云老師通過直播,一邊介紹桃的特點,一邊給消費者演示桃子的各種食用烹飪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王云老師再次牽手峪口禽業團隊,策劃在中國網上向海外直播“壬寅虎年吃雞過大年送吉祥”活動,將科技與雞肉的烹飪演示完美結合,以“食雞”助力鄉村振興。王云老師在新春向海外華人拜年之際,直播如何居家健康吃雞,最大程度獲取雞肉營養,直觀地解決不會吃和吃不好的問題。利用寶樂雞的特點,搭配特色水果和谷物,以清燉的烹飪方法,獲得鮮美的口感,相信寶樂雞必將成為鄉村旅游中一大特色。雞這一優質白色肉食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厚愛,海外朋友通過觀看“壬寅虎年吃雞過大年送吉祥”這場專題“美食文藝秀”能豐富自家餐桌,從初一到初五,王云老師和林大師分別獻上的五道中餐名雞肴和五道西餐名菜,讓古老的雞文化和美食拉動世界各國友誼,同時成為防疫抗疫與增強免疫力的助手。相信十款作品中總有一道適合您。
最后我們發出新的吃雞倡議:
寶樂寶樂寶寶樂,
元氣元氣元元氣!
峪口好肉雞,質優又美味;
富貴貧賤皆喜愛,一日三餐離不開;
十分鐘,清水煮;
少著鹽,火候足它自美;
無需添加調料,它自鮮;
吃出兒時感覺!
十分鐘吃雞革新啦,
吃雞就吃寶樂元氣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