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
原發表日期:2023-11-30
來源:中國畜禽種業
作者:彭華
2023年11月11—12日,由中國畜牧業協會、山東省畜牧獸醫局、濱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在山東陽信召開。這是繼十三屆和十四屆后,筆者第三次參加中國牛業發展大會。通過對比往屆以及《中國畜禽種業》2023年參加的其他行業會議和學術會議,有以下7點感觸,與大家分享。
1、選址講究
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已連續舉辦十六屆,大部分會議是在傳統養牛區域開展,其中有9次在縣級城市舉辦(表1)。
對于舉辦地而言,作為全國性的行業盛會,吸引全國各地的牛人前來,當地交通、旅游、餐飲、住宿產業也得以帶動,即產生所謂的會議經濟。會議舉辦地在全國的知名度得以提高,能達到與在中央電視臺做廣告相媲美的效果。如通過會議的舉辦,會議代表將喬家大院與第十三屆中國牛業大會的舉辦地山西祁縣,將崆峒山與第十四屆中國牛業大會的舉辦地甘肅平涼聯系在一起。
隨著會議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地方承辦會議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為優中選優,中國畜牧業協會從第十二屆開始采取“公開申報”的方式遴選承辦會議方。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會長許尚忠在“第十七屆(2024)中國牛業發展大會”的申辦報告主持環節,回憶了往屆大會申辦的情景,2018年甘肅平涼市委書記帶領全市9位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組成申報團申報“第十四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而本次大會,通遼市政府副市長帶領由當地政府及畜牧主管部門負責人和企業家組成的14人申報團,做“第十七屆(2024)中國牛業發展大會”的申辦報告,也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對于參會人員,通過參會,深入了解了舉辦地的牛產業,深刻理解了陽信作為第一牛縣“牛在世界養、肉在陽信產、吃在全中國”的內涵。振農智創(江蘇)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夏皇松表示,陽信的牛產業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陽信在山東經濟不算發達,但是陽信養牛的老百姓個個都有錢。二是陽信真正的是把牛產業的每個鏈條玩明白了,產業鏈非常完備,牛身上的每個地方都變成了寶,形成了當地的特色產業。三是別的地方養牛的人都不掙錢,牛賣不出去,陽信這邊牛不愁賣。其實陽信自有存欄并不多,但為什么可以做的這么好。看了下面這張圖他有了答案。
圖片
陽信肉牛產業圖
2、參會人群多元化
從參會人群覆蓋范圍來看,作為全國性的行業會議,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幾乎都有會議代表前來參會,得益于主辦方中國畜牧業協會的號召力加上陽信距離北京較近的優勢,來自北京的會議代表人數排名第一,超過20%;來自東道主山東的會議代表人數排名第二,約占15%;來自內蒙古的會議代表人數排名第三,約占9%,其中一半左右是來自通遼地區的政府機構和企業代表(表2)。
從參會代表類型來看,與學術會議相比,更加多元,包括政府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協會和企業,其中企業代表占比最高,達到61%(圖2)。企業代表中,得益于最美養牛人頒獎儀式的舉行,養殖端的參會人員增加,占到18%;得益于與中國肉類協會的合作,下游屠宰企業的參會人員增多,占到9%(圖3);得益于與進博會的有效銜接,國外會議代表的參會人群增加。會議代表參會目的也較多元,了解行業發展情況,結實更多的同行,尋求合作伙伴,發掘商機,尋找產品銷路等。如在參會期間,河南南陽市內鄉牛業發展協會會長郭照黨,其養殖場目前存欄肉牛600頭左右,了解到陽信加工企業眾多,打算從南陽拉牛到陽信來賣。而學術會議參會代表類型比較單一,主要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參會目的也以學術交流為主。
圖2 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不同參會群體占比
圖3 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不同參會企業情況
從參會領導及企業家的層次來看,與其他行業會議相比,無論是地方性性的,還是全國性的,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參會政府領導級別也較高,既有副部級領導也有副省級領導,地方政府的參與力度也較高,會議的所有流程都顯得井然有序,養牛人享受到了領導級別的接待待遇。從參會企業家看,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參會企業家層次也較高,肉牛界頭部企業的負責人基本都前來參會,并在會議期間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3、會議接待熱情、周到、細致
會議期間參會人員充分感受到了陽信舉全縣之力辦會的熱情。一是會議代表挨著打電話確認會議代表行程及相關安排。從會前3天到會議結束,即2023年11月8—12日,我接到來自山東濱州的電話6個。詢問具體車次、接站、早餐時間地點提醒、返程確認。二是安排專車接送會議代表。陽信縣政府在德州東站、濟南高鐵站、機場站,均安排了專車接會議代表。因為縣里接待能力有限,在周邊縣協調賓館住宿,每個賓館都安排工作人員接待,并安排專車接送到會場。在往返會場的路上,為保證交通順暢,隨處可見執勤的交警。盡管陽信交通不便,但大部分會議代表并未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困擾。三是安排特色火鍋招待會議代表。在會議第二天,會議代表在上車時,收到一張就餐座位安排,中午會議結束后,專車將每位會議代表接送至指定的火鍋店就餐,享受陽信舌尖上的美味。
4、多方合作,豐富會議內容
4.1 與中國肉類協會合作
往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主要是圍繞養殖端展開,本次會議則圍繞全產業鏈展開。會議內容上,增加了國際牛肉貿易合作高峰論壇。來自烏拉圭、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我國主要牛肉進口國的協會及駐華代表介紹了該國肉牛產業現狀,與會代表深入了解該國牛肉生產的情況。如法國介紹了牛從出生后7天開始佩戴電子耳標,屠宰過程中,通過電子信息追溯牛肉產品。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劉強德副秘書長介紹,與中國肉類協會合作,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慮。一是中國畜牧業協會2023年與中國肉類協會聯合啟動了“好牛好肉品牌培優行動”,旨在通過全產業鏈的協同,培育中國本土優秀的牛肉品牌,并加大宣傳,推薦給消費者。二是借勢上海進口博覽會,外賓直接來到陽信,交流主要牛肉大國的生產經驗,借鑒學習。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2023年11月5—10日在上海舉辦,與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完美銜接。會議期間,筆者也發現,有不少代表參加完進博會,便來參加第十六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三是主辦地陽信的優勢產業也是肉牛屠宰、加工和牛肉品牌營銷。參展參會企業,除了圍繞養殖端的種公牛站、飼料企業、獸藥企業、設施裝備企業,有不少屠宰及牛肉加工企業。
4.2 與農民日報社合作
會議開幕式期間,為全國百位“最美養牛人”舉行了頒獎儀式。據了解,由農民日報主辦,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支持,北京澤牧久遠生物科技研究院協辦的2023中國農民豐收節之“強農報國·鄉村振興我助力”系列活動之“澤牧久遠·最美養牛人”公益宣傳活動,歷經5個月的時間,經過層層篩選和評審,最終從全國各省(區、市)肉牛養殖行業從業人員報名者中評選得出百位“最美養牛人”。通過此項活動開展,企業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示,會議也得到大量的專業觀眾。某展商也反映,與參加的同類型會議相比,來自養牛場的參會代表更多。
5、出版會議論文集
5.1 論文集以紙質版形式呈現
此次會議一個特別之處,印刷出版了一本會議論文集。會議論文集共刊載文章48篇,作者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基層畜牧工作者。通常學術會議由于以科研院校的科研工作者為主,研究成果也較多,通常都會出版會議論文集,但近幾年考慮到印刷成本,再加上電子數據庫文獻檢索的便利,學術會議主要以電子版形式出版會議論文集,鮮見紙質版的出版。中國畜牧業協會下設21個分會,牛業分會是少有的連續出版紙質版會議論文集的分會之一。
5.2 方便行業人士深度閱讀
與學術會議不同,牛業大會以行業人士居多,不能像科研機構那樣,很方便獲得免費數據庫資源檢索文獻獲得專業知識,主要利用百度、微信獲得相關信息,碎片化程度較高,系統性不強。而會議論文集收錄了產業發展、品種選育與雜交優勢利用、飼料營養及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文章,可以方便會議代表集中專注地學習,減少知識查詢的時間成本。紙質版會議論文集具體可感、便于保存,能夠專注地閱讀的特點,受到與會代表的歡迎。
5.3 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宣傳渠道
由于紙質版會議論文集集中主題刊出,反映最新行業進展,收藏價值較大,會議代表離會時都會帶走,放在辦公室顯眼的位置收藏。一方面可作為自己參會的見證,另一方面,方便在時間寬裕或閑暇之余對自己關注的文章進行深度閱讀,或在朋友來訪時供其作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企業在會議現場也會發放宣傳材料,參會代表會選擇性帶走一部分,但通常不會長久保存。會議論文集安排了不同的版面供企業刊登廣告,相當于紙質版的展臺。會議期間企業宣傳的產品,會議代表可能覺得當時不需要,但會有初步印象,在需要時再通過翻看會議論文集上的廣告篩選適合自己的產品,或推薦給朋友,進而使得企業廣告達到二次傳播的效果。
5.4 吸引會議代表來參會
由于會議論文集的主題集中性,學術交流的便利性,很多參會代表在參會前會選擇投稿會議論文集。據了解,一些單位希望借助會議論文集對本單位的科研成果或本地區的產業進行宣傳,要求只有投稿會議論文集的參會申請才能批準,或批準的更及時。因此,有了這本會議論文集,與同類行業會議相比,吸引了更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地方畜牧推廣部門的人員前來參會。
6、報告內容精彩紛呈
會議2天的時間,除了開幕式和實地參觀,還安排了18個報告和一個頭部企業“牛人”對話。為滿足參會人員的需求,安排的報告內容更接近行業,更落地,接地氣。
18個報告中,有行業領導站在宏觀角度,高位指導,引發行業深思。如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辛國昌在作題為“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當下和未來”的報告中,根據不同歷史時期,面對主要矛盾的不同,將建國以來的畜牧業分為四個階段。明確當前我國畜牧業要重點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率問題。他指出2022年從巴西進口的豬肉和牛肉到岸價分別為16.1元/kg和45.8元/kg,分別只相當于國內集貿市場豬肉和牛肉價格的52.3%和51.8%,差不多就是國內價格的一半。在會議展區,筆者對比發現,從巴西、烏拉圭進口的牛場市場價45元/kg,而國產牛肉70~80元/kg。如何應對進口沖擊,辛國昌提出,應在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上下功夫。在企業展區,北京慧企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采食量自動測定和體重自動測量設備,能很好地解決飼料轉化效率難測定的問題,受到與會代表的關注。國產肉牛銷售商則指出,可抓住消費者對鮮的需求上。呼倫貝爾肉業(集團)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堃則指出,養牛人應突破賺趨勢錢的誤區,種養結合,降低飼料成本。
有8位企業負責人,介紹了企業新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情況,其中5位企業負責人介紹了企業應用智能化、數字化技術重塑肉牛養殖、銷售場景的最新進展。
有4位協會的權威人士分享各自所在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會長許尚忠介紹了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現狀。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介紹了我國牛肉進出口貿易現狀與趨勢,山東預制菜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趙欣介紹了山東省預制菜產業發展現狀,國家飼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盧欣石介紹了我國牛業的草地資源與飼草利用情況。
有3位行業資深專家分別介紹了我國肉牛、牦牛、水牛的最新科研進展或產業發展現狀。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張勤教授介紹了肉牛基因組選擇現狀。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閻萍研究員介紹了中國牦牛資源與產業發展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牛研究所所長黃加祥研究員介紹了我國水牛產業發展現狀。
7、實地參觀
出于生物安全等方面的考慮,養殖場、屠宰場一般不接受外來人員的來訪,因此,實地參觀成為很多行業會議的一個宣傳亮點,也是區別與學術會議的一個獨特之處。主辦方安排了參會代表前往陽信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陽信億利源5G牧場等地進行實地參觀。
對于參會代表,實地參觀能直觀感受生產現場。雖然在會議現場,通過視頻及會議報告的形式,介紹了屠宰車間及5G牛場的情況,但這些均只是站在制作人的角度,介紹其認為有價值的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過實地參觀,會議代表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發現更多視頻及報告背后的內容。如青島問峰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牛體刷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在實地考察了億利源5G牧場后,董事長陳偉感嘆,沒想到國內的肉牛場會如此關注動物福利,每個牛欄都安裝有牛體刷,每7~10頭肉牛安放一個,增強了其研發適合肉牛場使用的智能裝備的信心,提高肉牛養殖福利水平,實現人與動物“同一健康,同一福利”的美好愿景。一些會議代表則反映,實地參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相當一部分會議代表是第一次參會,吃過牛肉沒進過牛圈,他們認為,自己看,聽人講,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對于被參觀企業,有了向全國的牛人展現自身企業實力和形象的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億利源董事長楊振剛親自擔任解說,結合企業宣傳墻上的圖片,詳細介紹了企業的發展史。結合屠宰現場生產線,介紹了每一道工序企業采用的先進工藝。由于參觀人數較多,每位會議代表通過無線耳麥傾聽介紹,有的會議代表感嘆,楊董事長介紹的信息量很大,可學習借鑒的內容太多,可惜不能錄音。
8、結束語
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已連續舉辦十六屆,采用申報制選擇會議舉辦地、實地參觀、出版紙質版會議論文集已成為會議的固有模式。到底應該向參會者傳遞什么,才能把他們吸引到會場、留在會場、還想再次參會,為實現這一目的,會議策劃方堅持內容為王,不斷創新,如本次與中國肉類協會合作舉辦國際牛肉貿易合作高峰論壇,與中國農民日報合作,舉辦百位“最美養牛人”頒獎儀式。期待第十七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在傳承往屆會議的基礎上,能給會議代表帶來更多的創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