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丨中國畜禽種業“0”的突破

    原發表日期:2023-09-12來源: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組委會作者:農財君

    原發表日期:2023-09-12

    來源: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組委會

    作者:農財君


     



    北京高度重視種業發展,持續推進種業之都建設,為種業振興謀劃發展藍圖。9月12日,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第三屆北京畜禽種業專業論壇”在北京通州區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召開。

    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時建忠,新疆畜牧獸醫局局長、國家絨毛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鄭文新,北京市委農工委副書記、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馬麗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杜長輝,北京市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杜太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譙仕彥,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文杰,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畜牧研究院研究員里克特·阿爾特·范·埃莫斯,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李景輝,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陳紹祜,以及企業家代表出席論壇。北京市平谷區副區長李子騰主持論壇。

    01

     突破卡脖子  “種業之都”成果顯著

    畜禽種業是畜禽產業的芯片,是畜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關鍵,也是我國種業振興、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6月,平谷區峪口禽業自主培育的“京紅1號”蛋雞品種和“沃德188”肉雞品種成功出口坦桑尼亞,標志著我國種雞品質獲得國際市場認可,實現“零的突破”。

    北京市委農工委副書記、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馬麗英在致辭中表示,“大家同心合力,深入落實種業振興實施方案,北京種業之都建設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一批種業領軍型企業脫穎而出,其中有17家畜禽種業企業和機構入選了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占全國的19%,它們自主培育了一批核心種源和畜禽新產品。”

    北京主動扛起農業領域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使命,聚焦畜禽種業發展,打造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杜太生在致辭中表示,聯合峪口禽業研發我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蛋雞液相芯片,實現了國產蛋雞專用芯片設計“零的突破”,培育了五個“京”系列蛋雞品種,三個中國特色肉雞品種,打破了國外品種的壟斷。

    自主創新結碩果,奮輯篤行啟新航,論壇正式向全社會發布三項重磅成果。

    第一項成果是我國首款奶牛中高密度育種芯片,即中國荷斯坦牛基因選擇育種芯片,由首農北京奶牛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這標志著我國在奶牛中高密度SNP育種芯片自主設計開發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為我國奶牛自主選育體系的穩定運行與生物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論壇上,奶牛育種聯盟進行了新成員簽約儀式。

    第二項成果是國產蛋雞新型液相SNP芯片,由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以及石家莊博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這標志著蛋雞基因芯片實現了完全的國產化,從全環節、性價比、檢出率到規模化應用都為產業帶來顛覆性的效果。

    第三項成果是北京鴨新品種“京典”北京鴨配套系。現場由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鴨育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侯卓成發布。他指出,這個配套系是我國第一個面向大眾烤鴨市場需求的專用烤鴨配套系,飼料轉化效率與同類相比提高了0.2以上,在培育過程中創建了全球首個北京鴨基因組選擇技術參考體系,構建了國際最高質量的北京鴨參考基因組圖譜,研發了業界第一套大規模使用的肉鴨生長性能測定系統。


    02

     放眼世界   保障糧食安全

    中國是世界畜牧第一大國,也是飼料糧需求第一大國。保障糧食安全,既要保證出口安全,也要保證飼料糧安全。

    飼料是畜禽種業產業鏈上下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譙仕彥表示,飼料糧開源節流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飼料原料價格走高,2022年進口價格比2021年增長了23%,這種大幅度增長,使得整個畜牧養殖業的成本拉高,我們應如何解決本身的飼料糧問題,這是目前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時建忠也深有體會。他指出,當前飼料配方、飼料結構大都是對標國外的,這種情況也促使業內思考怎樣依靠本土飼料保證畜禽生產性能,滿足畜禽產業的供給。“譙仕彥院士的報告,給我們在育種方向上提供一個很好的指導,育種不僅僅是考慮品種改良性能,還要考慮怎么養的問題”。時建忠特別提到,新《畜牧法》除了把種業振興作為立法目的以外,還增加了“供給”兩個字,即保證畜禽產品的供給

    荷蘭本身是一個小國,但在全球禽業創新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創新技術源頭的90%都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畜牧研究院研究員里克特·阿爾特·范·埃莫斯帶來了現代家禽業創新技術報告。他介紹,這得益于整個行業的交流和合作,這些創新的苗頭,不僅有宏觀層面,也有微觀層面。“我們沒有實現整個產業鏈的一體化經營,沒有一個大企業覆蓋整個產業鏈,荷蘭所有的農戶都是獨立經營的,他們在自己的經營中找到了很多創新的方法,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我國豬育種技術發展較晚,豬育種是長期以來制約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瓶頸之一。大北農集團種豬科技董事長吳文表示,“我們的育種不能簡單跟國外對標,要結合自己的市場需求。聯合育種是大勢所趨。比如丹麥就是大的聯合體,每一個核心廠規模都是很小的,但是它是全國共享的,信息互通的,它是有完整的組織架構來支撐。”

    突破瓶頸,唯有創新。畜禽種業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什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杜長輝認為,關鍵在于對畜禽種業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在論壇上他以“紅羽蛋雞品種技術秘密案”詳細闡釋了審理思路和行業啟示。

    03

      聚力核心引擎   平谷打造農業中關村 

    平谷區是農業中關村建設的主陣地,承載著服務種業之都建設的重要功能。

    去年,北京出臺加快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的十條措施,將支持種業創新發展作為重點內容。9月,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平谷區人民政府簽訂了《涉農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合作協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巡回審判庭在平谷農業中關村正式揭牌,旗幟鮮明地保護知識產權,持續推進北京畜禽產業高質量發展。

    昨天(9月11日),在本次大會開幕式上,“北京畜禽種業創新基地”揭牌。北京市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表示,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的“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對畜禽種業的方面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平谷區主動扛起種業振興的使命,加速畜禽種業領域科研攻關,先后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畜禽種業產業園,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區等國家級科技示范基地。平谷區引進首農食品集團、大北農等農業食品領域科技型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落地,組建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建立畜禽育種大數據中心,北京畜禽種業創新基地揭牌,形成一核多點的種業體系空間布局。

    論壇上,平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路衛紅發布《北京畜禽種業創新基地建設方案》

    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北京的一家大型農業企業,下屬畜禽種業企業悉數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畜禽種業成為該公司最具優勢的核心競爭力。該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袁浩宗表示,自2019年與平谷區政府、中國農業大學簽訂金三角合作協議以來,集團深度參與平谷農業中關村的建設。

    圍繞畜禽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論壇最后舉行了圓桌對話,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景輝,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二級研究員文杰,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孫皓,北京大偉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峰,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紅剛展開交流。對話由北京市畜牧總站副書記、副站長路永強主持。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景輝(右三)出席圓桌論壇環節并交流






    作者丨農財君

    拍攝丨吳秒衡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欧美怡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