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事件頻發 國際谷物企穩上行
原發表日期:2023-03-22
來源:期貨日報
近兩周,國際商品市場關注熱點集中在宏觀層面。繼美國硅谷銀行事件后,歐洲瑞信銀行股價連續三天下跌,市場對銀行風險蔓延擔憂升溫,國際大宗商品普跌,原油領跌。與近期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普跌表現不同的是,農產品板塊中美麥、美玉米不跌反漲。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頻發,谷物價格能否獨善其身呢?
商品市場原油領跌
3月14日,瑞士信貸(以下簡稱CS)在2022年年報中承認其內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次日其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表示“絕對不會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市場對于CS擔憂情緒進一步升溫。在美國硅谷銀行風險事件平息前,歐洲銀行問題再度暴雷,在全球金融市場風險情緒共振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原油期價跌破振蕩區間,美豆油、美玉米等品種的生物能源需求也隨之受到拖累。
統計數據顯示,受本輪銀行業風險事件持續發酵影響,美原油期價自3月13日開始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其日內跌幅均超過2%,最大日跌幅接近5%。上周五國際油價持續收跌,其中WTI 原油4月合約收盤報收于66.34美元/桶,周跌幅13.48%;布倫特原油5月合約收盤報收于72.52美元/桶,周跌幅為12.25%;SC2304合約報收于494.9元/桶,高低點價差為75元/桶。
農產品避險作用凸顯
與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疲軟表現相比,商品市場中黃金、農產品的強勢表現異常亮眼。在CBOT農產品板塊中,谷物供應因南美前景黯淡、黑海出口擔憂再現,美麥、美玉米聯動上行。在商品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情況下,農產品保值、升值避險作用顯現。上周,美玉米連續4日收陽,在CBOT美玉米期價觸及數月低點之后逢低買盤介入,美麥、美玉米期價反彈,國際谷物價格呈現企穩上行表現。
近期,谷物市場有關黑海出口擔憂情緒再度升溫。3月中旬,有消息表示黑海出口情況好于預期,俄羅斯建議簽署一份協議,允許烏克蘭黑海港口的谷物出口,但是出口期限為60天。黑海出口協議在去年11月續簽之后,延長120天至3月到期。近期在聯合國和土耳其的共同努力之下,烏克蘭計劃延長120天。但是120天的周期需要俄方配合,考慮到此前莫斯科只同意協議延長60日,市場對協議延長時間的不確定性還存在分歧。
另外,3月印度小麥干旱天氣對供應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印度小麥干旱情況在2023年春節期間開始發酵,考慮到2022年印度小麥干旱導致減產,且出口預期明顯下調,2023年印度政府對小麥干旱的警惕措施也更為提前。其主要措施為政府向市場投放小麥儲備,以緩解2023年1月末當地小麥高價的問題。
印度是熱帶季風性氣候,主要分為旱季和雨季,旱情連續十幾天缺乏降雨就會導致作物生長遇到極大的威脅。印度農戶在10月和11月種植小麥,在次年3月開始收割,這樣看今年干旱天氣并未出現在印度小麥生長最關鍵的時期,其對小麥的影響也將小于去年。
具體數據方面,2022年4月市場預期2021/2022年印度小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1億噸,較2019/2020年度提高400萬—500萬噸,市場預期增加部分將彌補黑海地區小麥出口的問題。但是,從實際收獲情況看,當年印度小麥產量只有1.09億噸,實際增加有限,出口也由之前預期的1000萬噸下降到800萬噸,產量增幅有限,印度主要滿足自身的供應需求。
目前,美國農業部預期2022/2023年印度小麥產量為1.04億噸,較去年有所下降,且出口縮減到550萬噸,因此還需要關注美國農業部后續報告對印度小麥產量預期的調整,以及3月底種植意向報告對全球谷物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