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畜牧業協會第七屆(2021)中國驢業發展 大會征文啟事的通知
原發表日期:2021-08-31
來源:驢業分會
關于中國畜牧業協會第七屆(2021)中國驢業發展 大會征文啟事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驢業相關企業、事業、行政及教學科研單位:
中國畜牧業協會第七屆(2021)中國驢業發展大會將于2021年10月在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召開。會議期間,正式出版一本會刊,現向全國征集大會論文。具體要求如下:
一、內容要求
題目自擬,圍繞大會主題,以驢業企業發展經驗、規律為主,包括各地區驢業發展特點、高新技術應用等。每篇文稿一般不超過4000字。個別論文可略長。
二、作者簡介
文章結尾處附100字以內作者簡介,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單位、主要研究方向、詳細郵寄地址和聯系方式。
三、格式要求
論文正文格式要求詳見中國畜牧業協會官網www.m2lux.net和驢業分會微信號caaa-donkey上有關通知。
四、投稿方式
五、截止日期
2021年8月30日
六、其他
來稿文責自負,編委會有權在不失原意的原則下,對來稿進行文字刪改加工。如有不同意者,請來稿時聲明。
來稿如被采用,版面費免收,并獲贈《第七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論文集》一冊。如稿件未被采用恕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七、聯系方式
中國畜牧業協會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12號陽光大廈306室
電話:010-88388699轉859 傳 真:010-88388300
聯系人:王春洪(13901360934)劉強德(13601097030)
E-mail:donkey@caaa.cn 網址:http://www.m2lux.net
中國畜牧業協會
2021年5月9日
附件
第七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論文書寫格式要求
一、 題名
1)題名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
2)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
3)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
4)題名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字符、代號,盡量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
二、作者署名和工作單位
1)文章都應有作者署名,它是文責自負和擁有著作權的標志。
2)作者姓名署于題名下方,團體作者的執筆人也可標注于篇首頁地腳或文末,簡訊等短文的作者可標注于文末。
3)對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
三、摘要
1)摘要的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一般應寫成報道性文摘,也可以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文摘。
2)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圖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或術語,不得引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
3)中文摘要的篇幅:報道性的以300字左右,指示性的以100字左右,報道-指示性的以200字左右為宜。
四、關鍵詞
1)關鍵詞是為了便于作文獻索引和檢索而選取的能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每篇文章標注3~8個。
2)關鍵詞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中選用規范詞——數詞,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產品及重要數據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
五、分類號
1)為便于檢索和編制索引,建議按《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對每篇論文編印分類號。
2)一篇涉及多學科的論文,可以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應排在第1位。
六、引言
1)引言的內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方法、范圍和背景等。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不要與摘要雷同或成為摘要的注釋,避免公式推導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紹。
2)引言的序號可以不編,也可以編為“0”,不編序號時“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七、論文的正文部分
論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結論之前的部分,是論文的核心。
1 層次標題
1)層次標題是指除文章題名外的不同級別的分標題。各級層次標題都要簡短明確,同一層次的標題應盡可能“排比”,即詞(或詞組)類型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關,語氣一致。
2)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小圓點“.”相隔,末位數字后面不加點號,如“1”,“2.1”,“3.1.2”等;各層次的序號均左頂格起排,后空1個字距接排標題。
3)各層次標題要醒目,其字體與非標題要有區別。
2 插圖的規范化
科技書刊中使用最廣泛的是函數圖。無論是理、工還是農、醫都用函數曲線表達諸變量之間的靜態的或動態的關系,所以它的規范化設計值得編輯人員審理圖稿時給予特別關注。具體到我們的雜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圖序與圖題。函數圖應與其他插圖,包括照片類插圖一起,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給出圖序與圖題。圖序與圖題之間空1個字距,不用任何點號。文章中的圖序碼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全文插圖連續編碼如“圖1”、“圖2”,如全文只有1幅圖,編為“圖1”。
圖題應該簡潔明確,具有較好的說明性和專指性。
2)標目。標目是說明坐標軸物理意義的必要項目。通常,它要求由物理量的名稱或符號和相應的單位組成。物理量的符號以斜體字母標注,盡量避免使用中、外文的文字段(或縮寫字母)來代替符號。單位符號應該使用正體字母標注。量與單位采用比值的形式。例如:I/A,I是物理量電流的符號,A是單位安培。標目應該與被標注的坐標軸平行,居中排印在坐標軸與標值的外側。橫坐標的標目自左至右;縱坐標的標目自下而上,頂左底右。
3)標值。標值是坐標軸定量表述的尺度。標值應防止標注得過分密集,以至于數碼前后連接,辨識不清。標值排印在坐標軸外側,緊靠標值短線的地方。為了清晰,標值的數字應盡量不超過3位數,或小數點以后不多余1個“0”。為此,要認真選取標目中的單位。如用30 km代替30 000 m,用5g代替0.005 mg等。
4)函數曲線的疊置。為了加強對比效果,也為了節省版面,可以把由參變量引起的數條函數曲線描繪在同一幅函數圖上,但是當一族曲線的線型比較接近,或因曲線數量過多,擠在一起將影響閱讀時,也可以如圖所示的那樣共用一個坐標軸,而分立另外一個坐標軸。這實際上是把幾幅分散的函數曲線疊置起來。(見圖1).
當同一幅圖上有2條(或2類)以上不同函數關系曲線時,它們的縱座標需要分立于圖面的兩側。這時右側縱坐標標目與標值仍應放在坐標軸的外側——右側,標目的編排方法仍與左側縱坐標的相同,即字型按“頂左底右”的方式排列(見圖2)。
5)插圖的其他問題。插圖縮小后應使圖中的文字和符號的大小接近于6號字:太小,不便于閱讀;太大,顯得粗笨不雅。
為了便于閱讀,也為了版式美觀,每幅插圖一般都應隨文編排,即插圖出現在文中第1次提到它的文字段的后面,而不宜先見插圖后見文,或把插圖遠移到后續的文章段落中去,也不宜把全文所有插圖集中起來在文末一起給出。如果文中提及插圖的所在頁面剩下的版面太小,已放不下插圖時,可以把插圖順序后移。
小幅面的串文圖可根據情況隨意地放在版心的上、中、下部或偏居某一角落,但如放在頁面頂部時應偏靠右邊,以便于在左邊安排引述插圖的串文段落。對于一個頁面上具有多張小幅面的情況,兩圖斜角方向對置有利于形成版面的左右均衡,使讀者賞心悅目。
圖1 公用橫坐標的曲線 圖2 分立坐標舉例
3 表格的規范化
表格也可簡稱為表,是記錄數據或事物分類等的一種有效表達方式。科技期刊中應當普遍采用三線表。
三線表的規范格式(見圖3)
圖3 三線表的構成要素
1)表序與表題。表序即表格的序號。表序按表格在文中出現的先后用從“1”開始的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表1”、“表2”等。如果一篇論文中只有1個表格,則表序編為“表1”。
表題指表格的名稱。表題應準確得體,簡短精練。每個表格必須有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之間留1個漢字的空格,其間不用任何點號。
表序和表題排在頂線的上方,對整個表格左右居中,其總體長度不宜超過表格的寬度,若表題字數太多則應轉行排。
2)項目欄。項目欄指表格頂線與欄目線之間的部分。項目欄中一般要放置多個“欄目”。所謂欄目,就是該欄的名稱,它反映了表身中該欄信息的特征或屬性。其中有的欄目相當于插圖中的標目,由量的名稱或符號和單位組成。量的名稱或符號與單位符號采用“量/單位”的形式。
3)表身。三線表內底線以上、欄目線以下的部分叫做表身,它容納了表格內的大部分或絕大部分信息,是表格的主體。
a. 表身內的數字一般不帶單位,百分數也不帶百分號(%),應把單位符號和百分號等歸并在欄目中。如果表格內全部欄目中的單位均相同,則可把共同的單位提出來標識在表格頂線上方的右端(右縮1個漢字的空格,不加“單位”二字)。
b. 表身中同一欄各行的數值一般都處在共同的標目之下,應以個數位(或小數點)或者以“~”等符號為準上下對齊,而且有效位數應相等;同一欄的數值處在不同的標目下,不要求上下對齊,可各自相對欄寬居中排。
c. 上下左右相鄰欄內的文字或數字相同時,應重復寫出,不可使用“同上”、“同左”等字樣。
4)表注。有關標準規定:必要時,應將表中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需要說明的事項,以最簡練的文字,橫排于表題下作為表注,也可附注于表下。如果表注不是1條,則可給每條標注編上序號,順序排在表下,末尾加句號。
4 量和單位
1)量的符號一般為單個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并一律采用斜體(pH例外)。為區別不同情況,可在量符號上附加角標。
2)在表達量值時,在公式、圖、表和文字敘述中,一律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且無例外地用正體。單位符號與數值間要留適當間隙。
3)不許對單位的符號進行修飾,如加縮寫點、角標、復數形式,或在組合單位符號中插入化學元素符號等說明性記號,等等。
4)不能把ppm,pphm,ppb,ppt等縮寫字作單位使用。
5)詞頭不得獨立使用,也不能重疊使用。
6)組合單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詞頭,一般也不在分子分母同時加詞頭。如kJ/mol 不寫成J/mmol,MV/m不寫成 kV/mm。
常用單位
單位名稱 |
單位符號 |
|
長度 |
米 |
m |
質量 |
千克(公斤),噸 |
kg,t |
時間 |
秒 |
s |
分 |
min |
|
[小]時 |
h |
|
時間 |
日,(天) |
d |
電流 |
安[培] |
A |
物質的量 |
摩[爾] |
Mol |
壓力,壓強,應力 |
帕[斯卡] |
Pa |
能[量],功,熱量 |
焦[耳] |
J |
攝氏溫度 |
攝氏度 |
℃ |
面積 |
公頃 |
hm2 |
體積 |
升 |
L,(l) |
說明: 1.圓括號中的名稱,是它前面的名稱的同義詞。
2.無方括號的量的名稱與單位名稱均為全稱。
方括號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誤解的情況下,可以省去。去掉方括號中的字即為其名稱的簡稱。
根據一定的規則和習慣,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單位,只要具有物理意義,都是我國法定單位。例如:速度單位m/s。
由SI詞頭與以上單位構成的倍數單位,也是我國法定單位。例如:MJ/kg(兆焦每千克),g/mL(克每毫升)。
星期、月、和年(年的符號為a)這3個單位,在我國將與法定單位長期并用。
常見廢棄單位及換算系數
單位名稱 |
符號 |
換算系數 |
毫米汞拄 |
mmHg |
1 mmHg=133.32 Pa |
卡 |
cal |
1 cal=4.186 8J |
大卡 |
kcal |
1 kcal=4.186 8kJ |
度 |
1 度=1 kW·h |
|
畝 |
1 畝=0.067 hm2 |
5 數字用法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2)日期和時刻的表示。
a.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刻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如2006年不能寫成06年。
b.日期可采用全數字式表示法,如2006年5月30日可表示成2006-05-30或20060530
c.時刻的表示采用GB/T 7408-94的規定寫法,如:“18時6分25秒”可寫成18:06:25。要注意區分時間計量和時刻表示,不能把18時6分25秒寫成“18h 6min 25s”;反之也不應該用表示時刻的符號來表示時間計量,如不能把所用時間2時15分6秒寫成“02:15:06”。
3)阿拉伯數字的使用規則。
a.計量和計數單位前的數字應采用阿拉伯數字。
b.多位的阿拉伯數字不能拆開轉行。
c.對于計量和計數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若超過4位數(含4位),應從小數點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適當間隙,不用千分撇“,”。
d.阿拉伯數字不能與除萬、億和SI詞頭中文名稱以外的數詞連用。如142 500可寫成14.25 萬,不能寫成14萬2千5百;5 000元不能寫為5千元。
e.無論在文字敘述還是圖表中,純小數小數點前用來定位的“0”不能省略。例如“0.75”不能寫作“.75”。
f.“2”的使用。盡管許多人已經對個位數字采用了阿拉伯數字,但是他們對于計數單位前的“2”仍不愿意用,其主要障礙是對讀音不習慣。其實,“2”本來就有“二”和“兩”2個讀音:當它處于計量單位前時,讀二者均可,如“2 m”讀作“二米”或“兩米”;當它處于計數單位前時可讀作“兩”,如“2支”讀作“兩支”。
g.“1”的使用。對于“一”,一般地說是可以用阿拉伯數字“1”代替的,但對有些情形則不行,用了“1”會變得不得體。那么如何判別得體與否呢?這里介紹一條簡明的規則:用“一”以外的數字代替“一”,如果合情合理,則可用“1”;如果不合情理,則必須用“一”。
4)漢字數字的使用
a.數字作為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等必須用漢字書寫,如二倍體、一元二次方程、十二指腸、“九五”計劃等。
b.相鄰2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概數必須用漢字,數字間不加頓號“、”。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歲等。
c.非公歷的歷史紀年和日期要用漢字數字,如清咸豐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年11月2日)、日本慶應三年(1867年)。八月十五中秋節等。
d.帶有“幾”字的數字表示的概數。如:十幾,幾百,三千幾百萬,幾十萬分之一等。
其他使用漢字的場合
e.星期幾一律用漢字。
f.并列的幾個阿拉伯數字與其復指數相連時,復指數要用漢字。如:“1,2,3三個數”。
g.形容詞前面的數字用漢字。如:三大生豬主產區。
5)數值范圍和公差等的表示
數值范圍的表示
a.數值范圍:五至十可寫為 5~10。
b.具有相同冪次的數值范圍:3×103~6×103不得寫作3~6×103。
c.百分數范圍:20%~30%不能寫成20~30%。
d.用萬或億表示的數值范圍:2萬~5萬不應該寫作2~5萬。
e.具有相同單位的量值范圍:1.5~3.6 mA不必寫成1.5 mA~3.6 mA。
公差的表示
f.偏差范圍:(25±1)℃ 不寫成25±1 ℃;(85±1)%不寫成85±1%。
6)附帶尺寸單位的量值相乘寫為:50cm×80cm×90cm,不能寫成50×80×90cm或50×80×90cm3。
常見錯誤
錯誤 |
正確 |
備注 |
30000m2 |
3 萬m2 |
|
15秒 |
15 s |
|
3分鐘 |
3 min |
|
3~5天 |
3~5 d |
|
0.5~1.0g/d/kg |
0.5~1.0g/(d/kg) |
|
4ml/頭 |
4 mL/頭 |
L要大寫 |
1.86億度電 |
1.86 kwh |
|
55~60萬 |
55萬~60萬 |
|
4-8月份 |
4-8月份 |
是一字線 |
200畝 |
13.3 hm2 |
|
1兩半至2兩 |
75~100 g |
|
50~100 公里 |
50~100 km |
6數值的修約
1)對實驗測定和計算所得的各種數值常常要進行修約,不少人在修約時簡單地采用純數學的四舍五入方法,這是不正確的。關于數的修約可以概括為易于記憶的如下口訣。見表1。
2)對于極大值或極小值,經單位換算后進行修約時,應遵循“極大值只舍不入,極小值只入不舍”的原則
例如:最大體積為8 gal,將單位換算成L,保留3位有效數字。按1 gal=4.546 L,得 8 gal=36.368 L。由于只要求保留3位有效數字,根據極大值只舍不入的修約原則,應修約成36.3 L。有人把它修約成36.4 L,顯然錯了。36.368已經是極大值了,修約成36.4 L就變得更大了。
八、結論
1)結論是文章的主要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
2)如果不能導出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或待解決的問題。
九、參考文獻
1 著錄原則和方法
1)為了反映論文的科學依據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嚴肅態度以及向讀者提供有關信息的出處,應在論文的結論之后列出參考文獻表。
2)參考文獻表中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私人通信和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一般不宜列入參考文獻表,可緊跟在引用的內容之后注釋或標注在當頁的地腳。
3)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GB 7714-2005的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或著者-出版年制。
4)建議采用順序編碼制,其著錄要求如下。
a.在引文處按論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序,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并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角標,或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如“……張××[1]、王××[2,3]李××等[4-6]對這一現象作了研究,數學模型見文獻[7]。”
b.參考文獻表的著錄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順序排列,一般采用小于論文正文的字號編排。
c. 參考文獻表中的每條文獻著錄項目應齊全,對相同的項目不得用“同上”或“ibid”等表示。
d. 參考文獻表中,文獻的作者不超過3位時,全部列出;超過3位時,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應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間不用“和”或“and”,而用“,”分開;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錄法。西文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縮寫,并省略縮寫點“.”。
2 連續出版物的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示例:
[1]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評論[J].1936,1(1)-.北京:地質出版社,1936-.
[2] 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學通訊[J].1957(1)-1990(4).北京:北京圖書館,1957-1990.
[3]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Science[J].1883,1(1)-.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1983-.
3 連續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連續出版物題名:其他題名信息,年,卷(期):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1] 李曉東,張慶紅,葉瑾琳.氣候學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5(1):101-106.
[2] KANAMORI H. Shaking without quaking[J]. Science,1998,279(5359):2063-2064.
[3] CAPLAN P. Cataloging internet resources[J].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1993,4(2):61-66.
4 專著的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其他責任者.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示例:
[1] 余敏.出版集團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179-193.
[2] 昂溫 G,昂溫 P S.外國出版史[M].陳生錚,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
[9] PIGGOT T M. 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M].London:The Library Association,1990.
[10] PEEBLES P Z,Jr. Probability,random variable,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M].4th ed. New York:McGraw Hill,2001.
5 專著中的析出文獻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的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示例:
[1] 程根偉.1998年長江洪水的成因與減災對策[M]∥許厚澤,趙其國.長江流域洪澇災害與技術對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2-36.
[2] 鐘文發.非線性規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C]∥趙瑋.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四屆大會論文集.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468-471.
[3] WEINSTEIN L, 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corganism[M]∥SODEMAN W A,Jr., 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lphia:Saunders,1974:7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