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經濟轉型陣痛凸顯且下行壓力加大等嚴峻挑戰,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行業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秉承“服務會員、服務行業、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的辦會宗旨,以“優供給、強安全、保生態”為目標,全面落實各項工作計劃,特別是在助力非洲豬瘟防控、反制巴西白羽肉雞傾銷、引導產業創新驅動、促進產業精準扶貧和綠色發展、推進協會團體標準建設及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帶動會員發展,協調資源整合,為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進程、促進我國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中國畜牧業協會2019年工作總結
一、積極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助力穩產保供工作
2018年8月以來,我國爆發了非洲豬瘟疫病,生豬養殖業損失慘重。受非洲豬瘟疫病影響,全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持續大幅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未來的豬肉供應。面對不利局面,協會秘書處果斷將“應對非洲豬瘟突發事件”列為重點工作之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聯合廣大生豬養殖會員企業主動應對、主動發聲、主動擔當,密切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應對工作:
一是針對非洲豬瘟發生及防控情況組織召開了七次專門會議,反映行業訴求。2018年9月13日至9月21日,協會秘書處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豬業T20峰會。會議主要討論了非洲豬瘟對行業影響及企業面臨的困難,并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意見和建議,會后形成文件上報有關部門。2018年11月26日,受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委托,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非洲豬瘟防控座談會,邀請了42個生豬規模養殖企業參加了會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及畜牧獸醫局等單位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畜牧獸醫局馮忠武副局長主持會議,在聽取了大家對防控工作的意見后,于康震副部長發表了講話。2019年4月,根據非洲豬瘟防控形勢,協會在長沙及時召開了豬業分會會長、副會長單位(大都是國內生豬養殖骨干企業)代表閉門會,主題為“如何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會后形成《生豬養殖骨干企業對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幾點建議》(中畜協[2019]24號),提出了“盡快研究制定非洲豬瘟防控工作規范;進一步加強對運豬、運料、運病死豬和豬肉加工產品等運輸車輛的管理”等9條系統性建議,文件送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馬有祥總畜牧師又將文件呈報于康震副部長。于康震副部長做出了 “有關建議很中肯,應認真對待,積極解決”的重要批示。2019年4月12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養殖環節非洲豬瘟疫情排查工作的通知》(農辦牧[2019]39號),鼓勵規模豬場和種豬場開展非洲豬瘟自檢等建議得到采納,其他建議也正在逐步得到采納和落實。2019年8月22日至23日在西安組織召開以“復產能、保供給”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豬業T20峰會。來自全國的29個大型規模養殖企業共計36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交流和探討了一年來非洲豬瘟防控經驗和在非洲豬瘟常態下如何復產保供給及未來產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并形成了第二屆中國豬業T20峰會共同宣言:“復產能、保供給是我們養豬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團結協力,互通有無,凝聚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擴大生豬養殖產能;打造環境生態,利用新技術、新裝備、新理念,防控疫病保生產。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中國生豬產能的恢復獻上我們的一份力量!”。會后秘書處根據會議情況匯總參會代表十一條意見,形成中畜協函[2019]93號上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2019年9月25日,協會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委托下,在北京組織50家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召開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研討會。6家企業在會上介紹了穩定恢復生豬生產發展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參會企業表示,大型養殖企業是生豬穩產保供的重要力量,有信心、有能力通過企業的恢復發展為全國生豬穩產保供做出應有的貢獻。企業一定抓住時機,完善各項生物安全措施,全面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用好各項扶持政策,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并提升基礎產能。在抓好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積極帶動中小養殖場戶發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會議并講話。2019年11月9日,協會在農業農村部委托下,組織13家大型生豬規模企業召開生豬生產企業家座談會。會議以形勢會商、建言獻策的形式就當前生豬價格走勢,市場供應量,當前企業面對困難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于康震副部長在會上強調非法疫苗絕對不能用。保供給任務很重,豬肉短缺半年之內難以緩解,龍頭企業應發揮積極帶頭作用,帶動區域養豬業恢復發展。產業發展還需要堅持高標準,堅持適度規模。促進規模化快速發展,減緩豬周期。防疫問題,防控是前提。政府很重視疫苗研發,但是企業要加強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提高自身競爭力,不要把賭注押在疫苗上。大家反映比較多的政策問題,沒落實沒細化地方,農業農村部將與有關部門協調解決。
二是密切關注非洲豬瘟發生以來生豬產能變化,加強規模種豬場生產監測。協會加強了監測和調研的密度與力度,增加了對20個大企業集團的生產監測,積極參加農業農村部月度畜牧生產形勢會商會,撰寫月度種豬生產形勢分析報告提交有關部門和協會會員。
三是應邀參加發改委、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委會議共計16次。其中參加發改委組織的會議6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會議1次,商務部組織的會議3次,農業農村部會議5次,參加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議1次。協會在會上主動介紹了非洲豬瘟防控情況并提出“嚴格按照以疫點為中心而不能簡單以省行政單位為單位劃定疫區”等12條相關意見和建議。
四是針對非洲豬瘟疫情對生豬產業影響,直接行文反應行業訴求。2018年8月非洲豬瘟發生以來,協會秘書處共向有關部委提交“《關于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幾點建議》(中畜協[2018]20號)、《關于目前種豬跨省調運存在的問題及建議》(中畜協[2019]7號)”等正式文件6份及隨時提供的有關材料12份。
五是針對非洲豬瘟疫情對生產影響開展專門調研。成立調查組赴東北、湖北等省開展實地調研,兩次對規模養殖企業發出調查表,對禁運種豬、仔豬、肥豬的生產和銷售影響情況開展調查,獲得了詳實的數據,撰寫了《非洲豬瘟疫病對生豬生產的影響及建議》調研報告。2019年6月為摸清非洲豬瘟疫病對養殖行業造成的損失,協會以調查問卷方式對全國的生豬養殖企業或養殖場戶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因消毒防疫費用、相關人員工資、飼料成本等費用增加導致企業養殖成本都出現一定幅度增長。2019年11月,協會秘書處先后對上海新農、東方希望和上海光明集團等三家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生豬養殖情況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強烈建議有關部門對生豬養殖業合理規劃,指導行業健康發展。
六是舉辦非洲豬瘟防控專題培訓班。2019年4月25日,在四川成都舉辦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技術和養殖場生物安全解決方案培訓班,來自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山東省畜牧獸醫局、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動物疫病診斷中心、俄羅斯養豬協會、法國養豬研究院等國內外18位專家做了非洲豬瘟防控專題報告。動物防疫人員、豬場管理人員、各省及地方畜牧業協會以及企事業單位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共計300余人參加了培訓。
七是聯合河南省養豬行業協會和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執行會長單位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非洲豬瘟防控國際交流會。2019年2月22日,來自中國、美國、丹麥等國內外專家分享了非洲豬瘟防控的重要經驗。
八是與CCTV-2合作,錄制《農業高質量發展之生豬產樣本》引導行業良性發展。2019年5月,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組與分會商定錄制一期在非洲豬瘟背景下中國生豬產業如何更好地發展的節目, 7月14日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播出,收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為行業及時發聲,努力爭取會員合法權益
1.贏得對巴西白羽肉雞反傾銷訴訟。2017年8月18日,由協會聯合多家白羽肉雞會員企業發起申請,促成商務部啟動對原產于巴西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發起反傾銷的調查。2019年2月15日,商務部公布調查最終裁定,裁定原產于巴西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存在傾銷,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決定自2019年2月17日起,對上述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17.8%~32.4%,征收期限為5年。
2. 及時提出合理建議。2019年3~6月協會秘書處就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附屬設施用地不超過15畝上限”無法滿足實際使用問題,先后兩次向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發函,建議取消“15畝上限”規定。會后自然資源部多次與秘書處溝通詳細了解情況。8月21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確定: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
3.不斷強化產業貿易保護意識。跟蹤推進向財政部提出的“關于調整白羽肉雞進口關稅由從量稅改為從價稅”的建議;參加商務部貿易救濟會議并提出“停止進口肉雞關稅實施的從量稅率制度,恢復執行現定的從價稅制度;給予生豬、白羽肉雞產業1%關稅的玉米進口配額或將主要畜產品(豬肉、雞肉、牛肉、牛奶及制品等)進口權利交由同類畜產品生產者,按照生產者年度國內生產量權重分配進口量以解決我國畜牧產業長期使用國產封閉市場下的高價格玉米問題;加大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等非口岸畜產品走私行為的打擊力度”等建議;向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提交“關于慎重開放法國及歐盟活禽、禽肉制品進口”的建議;向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農村部提出“關于繼續延長對美封關”的建議。
4. 密切關注境外可利用牛源的狀況。協會針對現有進口澳洲即宰牛在進境后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入探討交流,提出開放屠宰架子活牛市場準入,同時優化國內進口活牛屠宰加工企業運營空間,加快推動進口活牛屠宰加工企業實現標準化、正規化、高品質化發展等建議,并形成調研報告上報至國家海關總署。從走私活牛品種、走私過程、走私成本利潤分析及對國內影響幾個方面深入開展基層肉牛養殖經濟效益及邊境活牛走私等情況調研,分析當前東南亞作為我國重要牛源供應區域和我國肉牛業建立起來的微妙關系,同時也反映出我國肉牛產能持續嚴重不足的現狀。
三、引導產業創新驅動,助力畜產品有效供給
1.堅持參與控制產能,穩定生豬、家禽養殖業生產。與600家豬場和169家禽業企業(蛋種雞25家、白羽肉種雞54家、黃羽肉種雞30家、817肉雞16家、白羽肉種鴨18家、肉種鴿26家)實施“全國種畜禽生產和價格動態監測項目”,參加農業農村部召開的月度分析匯商會,形成完整準確月度報告并及時反饋給企業。組織白羽肉雞祖代雞會員企業聯合制定2019引種計劃。
2.對多畜種信息實施監測,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基礎數據。承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全國肉牛市場調查分析”及“全國肉羊市場調查分析”項目,在全國各肉牛、肉羊主產地區布局協會核心規模化會員企業作為定點監測試點,每季度匯總肉牛、肉羊生產及價格行情等方面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后上報。在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現有數據監測系統基礎上,協會、兔產業技術體系與信息部經過多次探討和溝通,著手重新設計家兔數據監測系統為行業提供更為完善的分析報告和預警。
3.深入開展行業標準化建設工作,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協會團體標準建設。發布實施了《生駝乳》、《蛋雞商品代雛雞、育成雞》、《驢冷凍精液輸精技術規程》、《川白獺兔種兔等級鑒定》等22項團體標準,其中駱駝業團體標準12項、禽業團體標準1項、驢業團體標準4項、兔業團體標準5項。標準起草方面,先后組織各行業內專家與企業家召開團體標準起草稿修改會,共同完成《畜禽養殖軸流通風機》等27項團體標準起草稿的修改工作,并將修訂結果進行網上公示,征求行業意見。內容涉及羊業、鹿業、畜牧工程、鴿業、驢業等專業。標準立項方面,開展“畜牧業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建議征集工作,為信息技術普及、系統開發少走彎路、信息流通與共享打下扎實基礎。啟動了《智能養殖場建設和評定標準》等7項智能畜牧相關團體標準的征集工作。組織召開禽業分會團體標準專家論證會,論證通過了禽業《商品代蛋雞福利規范》《肉雞WOD168生產管理標準》《原位發酵床肉鴨飼養技術規程》等10項團體標準立項的可能性。利用協會各類線上、線下平臺廣泛開展團體標準宣傳和推廣工作。邀請業內專家為協會員工進行團體標準相關專業化培訓。
4.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打造畜牧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畜牧業轉型升級賦能。成立中國畜牧業協會智能畜牧分會和信息分會,旨在促使智能化、信息化與現代畜牧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畜牧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的進程。
組織科研機構、質量認證機構、相關領域行業協會、區塊鏈技術企業、畜牧信息企業、規模養殖企業、媒體、各分會負責人等30余人,召開構建畜牧業供應鏈追溯體系研討會,就國家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相關政策、畜牧行業及流通領域追溯體系建設情況、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流通領域應用追溯體系促進作用、構建從養殖場到餐桌的追溯體系方案等內容做了深入討論。初步形成構建畜牧業供應鏈追溯體系的共同意向。
啟動智能畜牧人才智庫項目并發布首部《中國智能畜牧指導手冊》。針對智能行業從業人員進行科普宣貫,編撰科普教材或口袋書,針對管理人員及產業工人,進行智能畜牧項目實操培訓和介紹,提升從業者使用智能畜牧設備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工作理念。加強智能畜牧產業人才培養建設,助推我國智能畜牧行業發展。
建立中國畜牧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庫。通過網絡征集大量參選方案,組織專家遴選出優秀的解決方案入庫。將入庫方案作為建設信息化生態環境的種子工程,推進畜牧業信息化,使其成為畜牧業現代化的驅動力。
與阿里釘釘達成戰略合作,共創“畜牧+釘釘”發展新模式,與釘釘一同構建畜牧行業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體系,幫助傳統畜牧企業完成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以及生態在線,從而推動企業整體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激發員工創造創新力。
開展畜博會創新產品評選。組織2019年畜博會展商參與申報創新評選活動,對新技術、新產品給予重點推介。邀請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全國農機標委會、正大集團等企事業單位的權威專家和資深養殖企業代表近40位評審專家通過多輪審核,最終評出“金獎”3名、“銀獎”20名,并在5月18日舉辦的科技創新大會上進行了表彰推介。
由協會自主研發的“中國畜牧業協會會員管理系統”獲得由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這是協會在持續深化應用計算機技術提升會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辦公效率,助推管理和服務升級,取得的第一項國家級成果。
5.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中國牛肉“B10”與“明鏡臺”分布式營銷平臺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和電子票券等手段開辟傳統牛肉商品營銷直達終端消費者的點對點通路。牽線安陽翔邦農業、河南天成鴿業及北京悅然牧業等多家鴿業企業與京東生鮮事業部建立商務合作關系。組織和推薦會員企業參加各類商業系統會展活動,如良之隆•2019第七屆中國食材電商節、2019肉類產品包裝論壇、火鍋大會及糖酒會、第十屆上海國際餐飲食材展覽會等。
6.推動產業文化發展,構建誠信健康價值體系。繼續向CCTV-7科技苑欄目推薦會員企業進行專訪和實地拍攝,與文化傳媒公司合作拍攝白羽肉雞系列微視頻;繼續與中國食品安全報合作,劃定出15個重點城市舉行白羽肉雞中國行系列宣傳活動,從辟謠證明、健康指南、科普宣傳等方面入手,科學引導白羽肉雞消費。落實“時尚大轉盤”拍攝工作,積極宣傳鴨肉健康安全,拉動鴨肉消費。跟進中國草業博物館建設工作,向社會發布素材征集倡議,并已對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區進行了實物征集,為草業博物館的建立提供基礎材料。
四、對標脫貧攻堅任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1.深入推進畜牧業產業扶貧工作。成立了協會扶貧領導小組,制定完成協會扶貧攻堅工作計劃安排(2019年-2020年)。配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向會員征求《畜牧獸醫局 2019-2020 年扶貧攻堅工作安排 (征求意見稿)》意見,并將意見反饋至相關部門。協助全國農產品流通企業扶貧聯合體完成相關扶貧工作。在《飼料與畜牧》雜志上開辟扶貧專欄,梳理國家有關精準扶貧的政策和相關指導意見。在第十七屆(2019)中國畜牧業博覽會中特設600余平米精準扶貧展示區,為貧困地區企業提供免費展位,促進貧困地區的貿易對接,助力深度脫貧。積極會同會員企業參與產業扶貧工作。收集整理現有產業扶貧模式,分析效益和前景,探索出包括政府監管引導、龍頭帶動、金融聯動、種養結合、參股入股分紅等多種畜牧產業脫貧模式進行推廣。與西藏當雄縣建立聯系,結合當地情況,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西藏當雄牦牛產業扶貧的工作方案,調動行業專家、相關會員企業、互聯網及金融服務機構等資源,從技術指導、市場營銷、保險及投融資等方面提供相應服務支持,助推當地牦牛產業化發展。與會員企業合作,組織出版了關于肉鴨養殖技術、疾病防控、食品安全、生態環保和鴨肉產品深加工技術的一套科普書籍,由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免費贈送給扶貧養殖戶。開展中國羊產業扶貧先進模式征集活動,經過征集和專家評定共計有19家企業的扶貧模式入圍,在羊業大會上進行發布并推廣。與云禽大學等組織合作,選派技術專家對貧困地區進行技術幫扶。引導驢業會員企業配合當地政府共同優化完善扶貧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全國9省16市相繼出臺養驢扶貧相關政策文件20余個,探索出多個毛驢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
2.協助開展飼料獸藥風險管控相關工作。配合農業農村部獸醫局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示范創建活動工作。會同中國奶業協會、中國獸醫協會、中國獸藥協會開展2019年百家示范企業的組織申報、資質審查等工作。與畜牧獸醫局和中監所一同籌劃建立試點養殖場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試點工作成效評價機制、推介達標養殖場等方面工作。組織兔業專家與會員企業針對農業農村部《關于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計劃(征求意見稿)》進行論證,并提出“現有的兔用抗球蟲藥中氯苯胍和地克珠利有普遍的耐藥性,已不能滿足我國兔業防疫的實際需要,建議提出增加鹽霉素鈉和莫能菌素鈉添加兔為靶動物”等建議。
3.表彰鼓勵扶貧攻堅企業。協會出資并赴現場組織28家畜牧行業在扶貧攻堅中表現出色的企業參加在合肥舉辦的全國性糧農類社會組織產業扶貧攻堅現場展覽及產銷對接活動。
4.助推現代草牧業發展。配合全國畜牧總站草業處開展草牧業形勢分析、組織飼草病蟲害預警監測工作,統計監測草牧業生產經營分布情況,組織分析會議,按季度編寫報告,上報部級主管部門,推動草牧業健康發展。啟動全國第二次優質草產品(苜蓿、燕麥)評選活動,強化草業團體標準在企業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帶動優質國產草產品發展。組織召開首屆(2019)中國草牧業發展論壇暨2019年中國(內蒙古)國際畜牧業機械博覽會,促進全國草業與草食畜牧業及相關延伸產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五、增強服務意識,服務畜牧業經濟發展新常態
1.開展行業調研,把握新形勢下行業發展方向。先后前往10省20家會員企業,圍繞家禽育種、禽蛋和禽肉產品的生產規模、生產流程及質量管控措施、家禽生物安全等問題開展調研工作。先后走訪4省,考察當地肉鴿企業生產情況。先后走訪8省,考察當地肉牛良種資源利用效果。先后走訪9省,考察當地羊業組織生產模式、規模化企業養殖發展情況及羊產業扶貧等情況。先后走訪3省5地區,考察當地養兔企業規模化與標準化發展情況、養殖扶貧模式及產業結構等情況。先后走訪7省鹿業會員企業,了解鹿養殖、標準、質量、產品等問題及鹿的健字號產品經營利用情況等。先后前往7省市,考察當地驢肉產品市場消費特征、驢養殖行情變化及成本收益等情況。先后走訪4省,深入調研草產業發展現狀及遇到的產業瓶頸,并提出相關解決方案和建議。赴河北秦皇島昌黎縣及唐山市樂亭縣考察當地毛皮產業發展情況。另外,為加大對行業內新問題、新動向的專項調研力度,掌握行業未來發展主動性,爭取有利于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秘書處還通過電話調研、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隨時隨地對會員企業運營情況進行了解,就企業研發的最新成果、環保等話題進行交流。
2.編撰行業報告,提供產業指導。完成《2018中國豬業發展報告》、《2018中國禽業發展報告》、《2018中國肉牛業發展報告》、《中國智能畜牧發展現狀與趨勢白皮書》及《“十三五”以來兔產業發展報告(2016-2019)》。通過數據和案例分析,科學闡述并分析2018年我國豬、禽、肉牛、智能畜牧及兔產業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并對行業近階段的發展形勢進行了評估預測,對于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增強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功能。協會自行開發會員-會議管理系統順利上線運行,實現會員入會、會議報名無紙化操作。協會各公眾微信服務號關注總數達14.6萬人。公眾微信平臺發布畜牧相關政策、行業動態、會議通知等文章共計1800余條,總閱讀約300余萬人次。贈閱《飼料與畜牧》、《中國禽業導刊》及《中國家禽》等期刊雜志。在宣傳政府政策法規、行業發展規劃;推進產業精準扶貧;推廣創新技術、先進模式、優秀品牌;正確引導輿情、普及科學常識、拉動畜產品消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4.承擔政府委托項目,依托公益項目為行業發聲,提升行業綜合競爭力。受生態環境部委托,協會就修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93)》廣泛征求養殖業及相關行業意見,呼吁會員單位引起足夠重視,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充分發表意見,在收集會員單位若干條意見后,整理匯總反饋至生態環境部。
今年5月,協會應國家發改委農經司要求,緊急起草《關于當前生豬生產形勢及禽肉替代豬肉潛力情況的介紹》。特別提出要在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前提下,開發符合條件的活禽市場;建議重新開啟全國高速公路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等九條促進家禽生產、增加禽肉供應的建議。并于9月、11月分別向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專門遞交了《關于使禽產品實質性享受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建議》。建議對整車合法運輸執行GB2707標準的禽產品(包括凍品、鮮品、分割禽肉),享受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建議活禽運輸車輛恢復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建議將整車運輸的活鴿及鴿產品列入《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享受綠色通道優惠。
協會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向相關會員單位征集具體意見和建議,并形成書面材料提交草案審議座談會進行討論。
11月向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發改委,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提交《關于支持引導中國智能畜牧發展的建議書》。針對中國智能畜牧產業發展現狀、發展機遇、畜牧智能化升級的意義及給予的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議。以便相關機構能夠深入了解智能畜牧行業,在政策制定和項目扶持上予以支持。
配合農業農村部信息服務中心組織會員企業開展“中國農業品牌公共服務平臺” 推廣培訓,并協助指導會員企業填報信息。與中國農學會合作,推薦會員單位申報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與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保持合作,實施全國畜牧行業勞動力市場價格監測項目,組織會員企業填報勞動力價格監測信息。根據農業農村部對信息管理系統的整合調整,開發新版國家種畜禽許可證管理系統,協會積極配合并給出必要的開發建議。
5.日常咨詢服務。利用秘書處專家的專業優勢和行業經驗,為日常來電、來函、來訪會員提供咨詢和答疑;根據會員企業要求上門做個性化技術及項目服務。咨詢服務內容涵蓋了會員的立項調研、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市場推廣、合作辦會等方面。2019年全年協會各業務部門對外提供咨詢服務200余次。
六、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1.5月18~20日在武漢舉辦第十七屆(2019)中國畜牧業博覽會暨2019中國國際畜牧業博覽會。展覽面積13.5萬平米,展位6200個,展商1200余家,特裝率達到93%,綠色搭建展臺占比28.35%。有荷蘭、法國、美國、丹麥等6個國家以組團的形式參展,國際化率達到20.4%,專業觀眾180812人次。首次應用線上訂展平臺,5天全部售罄,訂展效率創歷史新高,并加速推進了展會無紙化辦公。通過設立綠色展臺展示區普及環保型展臺知識,促進會展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中國畜牧周”活動品質,推出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企業技術講座、專業主題日、國家日、企業嘉年華及“518畜牧交易節”等百余場論壇和特色活動。
2.根據行業發展熱點,難點及焦點問題組織召開發展大會及高層論壇。各分會組織召開行業發展大會及高層論壇18場,分別是第六屆全球豬業論壇暨第十六屆(2019)中國豬業發展大會、中美豬業發展研討會、第九屆(2019)中國蛋雞行業發展大會、第三屆2019中國白羽肉鴨發展大會、第八屆(2019)中國水禽發展大會暨第二屆鴨飼料營養與養殖技術研討會、第十四屆(2019)中國牛業大會、第十六屆(2019)中國羊業發展大會、第九屆(2019)中國兔業發展大會、第十屆鹿業發展大會、第七屆(2019)中國駱駝產業發展大會、第八屆(2019)中國苜蓿發展大會、第四屆(2019)中國鴿業發展大會、畜牧業信息化2019峰會、首屆(2019)中國智能畜牧峰會、首屆中國毛皮動物產業發展大會、首屆國際肉鴨產業高峰論壇、第五屆(2019)中國驢業發展大會和首屆(2019)中國德州驢驢產業高峰論壇。會議圍繞相關行業政策形勢和風險挑戰進行論述、分析和研討并形成企業家建議,對于引導行業控能、提質、增效等方面具有一定啟迪作用。與社會機構合作舉辦了第二屆反芻動物大會暨 2019 規模化牧場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進一步拓展反芻動物上下游相關產品的雙向多元國內國外市場。
3.規范培訓管理、務實推進各項培訓計劃,構建開放式的培訓合作機制。召開“培訓計劃工作推進會”,就全年培訓項目進行招標,有5家培訓機構參會應標。引入競爭機制,規范培訓資金管理,形成“由培訓合作機構提方案,協會組織專家評判確定合作對象”的合作機制。規范培訓證書的發放管理工作,使培訓以及證書管理進一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與全球可持續牛肉圓桌會議(GRSB)、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和澳洲肉類及畜牧業協會簽署了培訓合作備忘錄,優勢互補,共享資源。
走訪會員企業,深入了解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培訓工作現狀,就如何更好地聚集政府、科研、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破解企業當前的難點和突出問題、為學員帶來更好更優質的培訓服務進行廣泛調研。多次走訪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和中國獸藥協會,了解同產業鏈上其它協會的培訓思路,挖掘合作培訓資源。走訪和接待多家國外機構代表,探討合作開展行業培訓思路。
舉辦國內外專業培訓課共13場。分別是生豬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技術和養殖場生物安全解決方案培訓、白羽肉鴨養殖培訓、鹿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培訓3場、日本特色循環經濟培訓、比利時家禽行業健康養殖管理培訓、飼草高效生產與加工品質提升技術培訓、新發動物傳染病綜合防控暨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技術培訓、畜禽屠宰行業管理與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能力提升培訓、全株青貯玉米應用技術與優質高產牧草生產關鍵技術培訓、畜禽屠宰監管及執法能力提升培訓、苜蓿大會技術培訓。
4.舉辦犬業專業賽事。舉辦中國純種犬職業超級聯賽共28站,參賽犬只1238只,邀請國內、國際裁判112人次。舉辦中國寵物美容師資格鑒定大賽、創意大賽及精英賽共計46場,累計參賽人數3385人次,累計認證美容師2326人次。舉辦中國牽犬師資格鑒定大賽18場,參賽選手66人。舉辦CGC伴侶犬社會化測試大賽8場,參賽犬只455只。利用各級犬展賽事,與各地授權學校和組織配合,全年注冊犬舍196家,登記犬只2179只。
5.積極帶動畜產品消費和促進畜牧業有效投資。推動品牌畜產品消費,提升畜牧產業價值鏈。以“智能畜牧提高產業效能,品牌戰略提升農業價值”為目標,繼續推進“加快推進名優畜產品品牌建設行動計劃(名優畜1712行動)”,順應畜牧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以驢、兔、蜂、奶山羊為重點,引導優質特色畜產品品牌消費。在各分會重大活動中,增加品牌增值、智能提升的專題報告,積極引導企業建立品牌思維,推動品牌培育建設。加強市場渠道對接,促進畜牧業關聯協會和組織之間橫向交流與合作,與中食展覽展示(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共同舉辦中國名優畜產品暨肉類與食品進出口博覽會,室內展覽面積1萬多平米,參展企業265家。組織近百家會員單位參加在呼和浩特舉辦的2019中國•呼和浩特“一帶一路”生態農牧業博覽會。與朔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商務廳、太原海關聯合主辦山西·懷仁羔羊肉交易大會。組織召開第十七屆(2019)中國兔肉節系列宣傳活動。與江蘇省鹽城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肉類協會聯合主辦“乾寶湖羊品牌推介會”助推民族特色品牌。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駝奶產品,重點區分純駝乳粉和配方駝乳粉,在信息平臺發布《駱駝乳產品,您買對了嗎?》,減少消費者因購買配方駝乳粉質量不合格從而大量發布負面消息的影響。
6. 宣傳行業突出貢獻楷模。向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的馬寧、陳幼春、許尚忠、唐良美、朱秀柏、高柏綠、宮桂芬等畜牧行業老前輩表示祝賀,并在協會網站及公眾微信平臺進行宣傳,樹立行業榜樣,傳遞正能量,鼓勵畜牧行業同仁再接再厲,興牧強國共創畜牧行業輝煌。
七、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影響
1.維護并加強協會外事合作關系。先后接待外賓來訪80余位,了解境外產業概況及合作機遇,獲取會員企業開展國際合作信息資源,并與包括德國家禽業協會、南非共和國東開普省莎拉巴特曼大區市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加強與南非、肯尼亞、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阿根廷、智利、美國、俄羅斯、日本、埃及、以色列等20多個國家的業務聯系與友好合作。
2.積極開展出訪考察,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堅持以企業為中心、聚焦行業發展,全年順利開展出境商務考察項目九個,涉及13個國家165人次,有效搭建了國內外相關行業與企業間的交流平臺與貿易通道,在交流、交友的愉快氛圍中實現政策溝通、貿易互通與民心相通的國家間互動合作。考察領域包括日本、德國、意大利、荷蘭的家禽產業,俄羅斯非洲豬瘟防控情況,南非牛產業,埃及、以色列草產業,日本鹿產業,荷蘭、比利時、法國的羊產業以及法國、意大利、德國的兔產業等專業考察活動。并且協會派員參加了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辦的IPPE展會、在法國雷恩舉辦的SPACE展會及在巴基斯坦舉辦的中巴農業合作論壇,進一步提高協會及畜博會知名度;另外,利用協會已有的外事資源協助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開展其赴南美有關國家考察畜牧業的任務。同時,隨著協會業務范圍擴大和工作內容延伸,本著發揮協會外事工作優勢,為會員企業穩定發展和行業對外開放做好服務的原則,特制定協會《出國(境)項目管理辦法》,經秘書處領導審議通過,于2019年8月1日生效執行。通過該辦法,從境外商務考察目的、經費預算、人員審批、行程管理、報銷審核等環節嚴格了協會商務考察的工作細節與組織效果。
八、強化自身建設,促進協會發展
1.大力推進黨支部工作。2019年,協會黨支部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協會黨建工作部的總體要求,結合協會實際,確立了支部黨建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加強黨對協會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推動全體黨員和職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完善組織體系、加強支部建設,鞏固“兩個全覆蓋”專項工作成果,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教育引導黨員勇擔職責使命,煥發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勇于和善于斗爭,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為協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
全年,協會黨支部開展了1次民主評議黨員,評選出2018年度優秀黨員6名,召開支部委員會會議及擴大會議11次,確定入黨積極分子2名并指定其對應培養人,安排了1次協會黨員志愿活動,3場協會黨支部負責人講專題黨課,圍繞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新時代行業協會商會使命任務、加強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破解行業協會商會發展難題等4個專題集中研討學習,10余次集中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閱讀《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組織全體員工觀看《決勝時刻》、《榜樣4》、“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直播等,參觀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赴阜平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與設施農業研究所黨支部開展聯學共建會議,并積極參與了中央與國家機關工委辦公廳舉辦的“壯麗70年,闊步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配合協會秘書處就協會人事制度改革相關工作召開系列會議,審議了協會《中層管理人員聘任上崗辦法》、《職級聘任辦法》等;制定了《支部理論學習中心組2019年理論學習計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施方案》、《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管理辦法》等,配合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協會黨建工作部,完成《協會商會黨建工作書面調研反饋情況的報告》。
2.成立相關分會及其組織機構。成立中國畜牧業協會信息分會、中國畜牧業協會智能畜牧分會。組織召開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中國畜牧業協會畜牧工程分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鵝業工作委員會二屆一次會員大會并完成相應理事會換屆工作。啟動籌備成立中國畜牧業協會環保分會、生物分會、物流分會、鵪鶉分會等相關工作。
3.成立經營實體機構。成立中國畜牧業協會直屬經營性實體機構——北京中畜興牧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將致力于促進中國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發布正確輿論導向,傳遞行業正能量,打造中國畜牧業權威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傳播平臺。
4.召開分會組織部門會議,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按計劃召開協會四屆四次常務理事會、豬業分會會長辦公會、禽業分會蛋種雞會長擴大會二屆一次會議、禽業分會四屆三次理事會、鴿業分會一屆三次理事擴大會、白羽肉雞分會主席聯席會議、鹿業分會會長辦公會、鹿業分會二屆四次理事會、兔業分會四屆三次常務理事會、毛皮動物分會一屆二次理事會及會長辦公會、驢業分會一屆五次理事會、駱駝分會二屆三次理事會、草業分會二屆三次理事會及秘書長辦公會等。
5.發展壯大隊伍。2019年協會辦理團體會員入會及續費393家企業,團體會員總數1527家,個人會員總計1480名。
6.強化團隊建設。完成了2019年協會秘書處中層管理崗位競聘工作,確定了10位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和14位副主任,11位副主任以上職級員工。考核評選出優秀員工12人,優秀部門7個,優秀部門主任6人,優秀黨員6人。受理了8個部門共計12人的培訓申請。按計劃召開組織召開2019年度部門、秘書長總結工作會議。
總之,一年來,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及相關部門的領導與廣大會員的積極參與下,協會切實履行服務、協調、維權、自律、管理等職能,積極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竭力維護行業利益,順利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促進我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中國畜牧業協會2020年工作要點
一、總體思路
2020年,協會將繼續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根據全國畜牧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及協會發展第四個五年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重點,本著務實高效的原則,對內強化管理,對外提升服務,切實強化責任意識,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健全管理機制,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行業利益,助推我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工作任務
1. 發揮行業引導作用,促進畜牧產業轉型升級。做好行業調研工作,了解行業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提出合理建議,并積極反映行業訴求,撰寫調研報告及畜牧業發展年度報告,要突出生豬生產恢復及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工作,繼續加大措施促進穩產保供。同時要跟蹤禽業生產發展動態,引導促進禽業健康發展。要理性剖析當今我國畜牧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向有關部門提出應對策略建議,并在協會官網及官方微信平臺推廣發行。科普推廣,正確引導輿論,及時通過科學手段消除消費者的誤解與訛傳。引導會員企業開展追溯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團體標準制定工作,并逐步完善相應管理制度。
2.落實信息監測項目,完善安全生產預警和應急機制。落實“種畜禽產品信息統計監測項目”,抓住各種行業活動、會議的機會宣傳和推廣項目,做好企業實地走訪計劃,隨時進行中心數據庫的日常維護和軟硬件更新,加強數據催報和審核力度,按時參加監測處組織的月度會商會并做專題匯報,做好數據報告。
3.積極帶動畜產品消費和促進畜牧業有效投資。積極推動品牌畜產品消費,提升畜牧產業價值鏈。開展畜產品消費專題調查,研究畜產品消費結構與消費心理變化趨勢,科學引導畜牧業品牌培育思路及市場營銷模式,繼續推進“加快推進名優畜產品品牌建設行動計劃(名優畜1712行動)”,引導優質特色畜產品品牌消費。要以禽肉、兔肉和驢肉為重點,加大市場開拓,積極引導消費,以消費帶動生產,以需求增長推動供給擴張。開展第六屆中國畜牧行業先進企業及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表彰先進樹立楷模。加強市場渠道對接,促進畜牧業關聯協會和組織之間橫向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深化與中國肉類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烹飪協會、全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聯席會等社會組織的戰略同盟合作,帶領會員積極參與產業鏈下游商業交流活動。加強與地方畜牧業協會聯系,打通畜牧行業協會縱向交流通道。推進養殖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自屠宰、食品加工生產后端延伸產業鏈,增強企業應對市場風險能力,提升價值鏈。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對接,聯合金融保險機構,推進養殖收益險、價格指數險、保險+期貨全產業鏈組合險等新試點。
4.打造多元化服務平臺,提升協會綜合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協會會展體系服務功能,利用好協會品牌會展活動,交流和推廣行業先進經驗與技術,依托畜博會資源,打造國內畜牧行業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及名優畜產品展銷平臺。按期召開協會及各分會的會員、理事會議,及時征詢會員對行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建立起會員提案、會員訴求的收集辦理和結果反饋常態化工作機制。健全推廣機制,通過行業表彰、優秀產品和創新技術推介、產業文化推廣、企業融資推薦等渠道,帶動行業創新發展與高質量發展。籌備成立中國畜牧業協會環保分會,整合并規范畜禽糞污處理及病死畜尸體處理行業資源,引導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5.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繼續保持與國外行業協會及其他相關機構的聯系,廣開渠道,擴大宣傳,提升協會國際形象。通過電子媒介與走訪接洽等途徑,強化對外交流與合作。根據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組織好商務考察游學項目,重點考察品種選育、牧場管理、食品加工及非洲豬瘟防控等,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為推動行業升級做好服務。積極開創新的合作方式,探索舉辦首屆“大國農牧商貿對接洽談會”,更好地為會員走出去和國外企業引進來做好服務工作。
6.針對行業發展需要積極開展培訓。邀請行業相關領導,召開專家認證會,研究確定培訓工作發展方向,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培訓計劃。重點做好“糞污資源化利用”、“生豬復產”、“減抗替抗”、“糧改飼”為主題的培訓工作。
7.強化黨支部與秘書處管理工作。黨支部要切實履行管方向、抓全局、謀長遠的職責,動員和引導廣大黨員群眾著眼未來,立足現代畜牧業建設,對協會事業發展戰略、發展目標、戰略重點、改革創新進行深入、廣泛的思考研究,建言獻策。充分發揚民主,增強黨員群眾主人翁意識,集中民智,博采眾長,凝聚共識。健全完善協會黨支部議大事、抓大事、干大事機制。定期對協會事業發展相關的重大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實行務虛與務實相結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問題。提高黨支委一班人領導決策能力和水平,避免工作中的事務主義,抓大帶小,抓大放小。結合“支部工作”及“學習強國”APP使用,認真抓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貫徹學習,著力增強黨員黨性意識,提高協會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適時組織開展主題黨日,切實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切實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在新時代自覺肩負起社會組織的歷史責任,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上走在全國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的前列。
完善秘書處各項制度和辦事程序,用制度管事、管人、管物。堅持秘書長會議和全員大會制度。執行定期或不定期例會制度。創新協會運行機制,引入市場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協會直屬經營實體的作用,以社會化、市場化服務來提升協會辦會質量,提升創新能力。堅持從需求端著眼,從創新和質量上發力。進一步強化內部培訓,拓展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重點加強思想文化方面的培訓,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和信仰觀。
三、具體會展活動、培訓及出國考察計劃項目預覽
1.擬舉辦的行業及專業會展活動列表
行業分類 |
會議活動名稱 |
舉辦時間 |
舉辦地點 |
綜合 |
中國畜牧業協會四屆五次常務理事會 |
5月17日 |
湖南 長沙 |
第六屆中國畜牧行業先進企業及先進工作者表彰典禮 |
5月17日 |
湖南 長沙 |
第十八屆(2020)中國畜牧業博覽會 |
5月18~20日 |
湖南 長沙 |
中國畜牧業協會四屆五次理事會 |
待定 |
待定 |
豬業 |
第十七屆(2020)中國豬業發展大會 |
待定 |
待定 |
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T20峰會 |
待定 |
待定 |
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四屆三次理事會 |
待定 |
待定 |
2020中美豬業研討會 |
待定 |
待定 |
禽業 |
第六屆(2020)全球肉雞產業研討會暨第七屆中國白羽肉雞產業發展大會 |
5月15~17日 |
湖南 長沙 |
第六屆(2020)中國黃羽肉雞產業發展大會 |
待定 |
待定 |
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蛋種雞會長會二屆二次會議以及蛋種雞會長擴大會二屆二次會議 |
待定 |
待定 |
禽業分會四屆四次理事會 |
待定 |
待定 |
牛業 |
第十五屆(2020)中國牛業發展大會 |
待定 |
待定 |
第二屆牦牛產業大會 |
待定 |
待定 |
羊業 |
第十七屆(2020)中國羊業發展大會 |
8月 |
江蘇 海門 |
兔業 |
第十屆(2020)中國兔業發展大會 |
待定 |
待定 |
第十八屆中國兔肉節 |
6月6日 |
待定 |
鹿業 |
第十一屆(2020)中國鹿業發展大會 |
待定 |
待定 |
駱駝 |
第八屆(2020)中國駱駝產業發展大會 |
待定 |
待定 |
驢業 |
第六屆(2020)中國驢業發展大會 |
9月 |
寧夏 吳忠 |
犬業 |
純種犬超級聯賽 |
全年 |
各地巡回 |
寵物美容師資格鑒定大賽 |
全年 |
各地巡回 |
草業 |
第六屆(2020)中國草業大會暨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成立十周年大會 |
6月 |
內蒙古 |
草食 |
第二屆中國草牧業高峰論壇 |
待定 |
待定 |
畜牧工程 |
第五屆(2020)中國畜牧工程行業交流會 |
待定 |
待定 |
信息分會 |
畜牧業信息化2020峰會 |
待定 |
待定 |
2.協會主辦國內培訓項目計劃列表
主要內容 |
時間 |
地點 |
第三屆反芻動物大會暨2020年規模化牧場可持續發展
高峰論壇 |
3月24~26日 |
山東 泰安 |
首屆國際養豬一線生產峰會 |
6月中下旬 |
鄭州 |
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關培訓1-2期 |
4月 11月 |
成都 杭州 |
3. 協會主辦國外培訓項目計劃列表
主要內容 |
時間 |
地點 |
肉牛全產業鏈管理培訓 |
4月中旬 |
澳大利亞 |
養殖場生物安全、減抗體系規劃管理培訓 |
7月 |
比利時、荷蘭 |
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
8月 |
荷蘭、德國、美國、日本 |
4.擬組團出國計劃表
行業分類 |
出訪時間 |
出訪國家/地區 |
出訪內容 |
禽業分會 |
6月上旬 |
南非
及肯尼亞 |
參加非洲家禽業展覽會(6月9~11日),拜訪相關組織,參觀肉雞屠宰場,養殖場,蛋雞場等,考察南非及肯尼亞家禽業。 |
豬業分會 |
7-8月 |
待定 |
|
豬業分會 |
11月 |
歐洲 |
參加德國漢諾威畜牧展并考察養豬業 |
牛業分會 |
3-4月份 |
日本 |
考察日本肉牛業,促進雙方牛業發展 |
智能畜牧分會 |
7月份 |
歐洲(德國、
法國、意大利) |
學習發達國家智能養殖技術 |
羊業分會 |
下半年 |
南非 |
羊業考察互訪、技術交流、產品合作 |
兔業分會 |
6月25日-7月12日時間段內 |
法國、西班牙 |
參加世界兔業科學大會、考察歐洲兔業 |
驢業分會 |
4月或10月 |
意大利、法國或哈薩克斯坦 |
參觀考察 |
駱駝分會 |
4-5月 |
哈薩克斯坦 |
考察交流奶駝的養殖和駝奶的加工 |
鹿業分會 |
6-7月 |
美國、加拿大 |
考察交流鹿的狩獵、鹿肉加工、馬鹿茸的應用。 |
草業分會 |
8月 |
瑞典、挪威等北歐地區 |
考察北歐地區高山草地、高原牧場、高原畜牧業,學習、交流畜牧管理技術和經驗 |
工程分會 |
11月 |
歐洲 |
EuroTier展會,考察養殖場,設備公司等 |
工程分會 |
8月 |
美國 |
糞污處理 |
會展部 |
6月5-7日 |
美國 愛荷華州 |
美國國際豬業博覽會 |
會展部 |
7月23-25日 |
巴西 巴拉納州 |
第31屆拉丁美洲國際畜牧業博覽會 |
會展部 |
9月15-18日 |
法國 雷恩 |
SPACE展會 |
會展部 |
9月24-26日 |
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國際家禽畜牧展覽會 |
會展部 |
11月17-20日 |
德國 漢諾威 |
EuroTier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