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際調整空間大,豬價非理性超調頻現

    原發表日期:2022-05-26來源:卓創資訊作者:張莉莉

    原發表日期:2022-05-26

    來源:卓創資訊

    作者:張莉莉

      【導語】自非洲豬瘟疫情進入我國以來,國內生豬市場價格波動頻率及波動幅度顯著提升,非理性超調現象出現頻率提升。本輪豬周期就出現過多次情緒推動下的超跌、超漲行情,那么造成價格非理性調整的驅動因素有哪些?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1.豬價波動頻率及幅度均提升

      

      據卓創資訊監測近十年國內生豬市場價格走勢呈現顯著的周期性,在2018年之前日度價格漲跌幅度僅有5次日波動超過0.5元/公斤,最大漲跌幅度出現在2014年5月的0.86元/公斤。市場信息相對閉塞,難以形成一致性預期,情緒推動作用并不明顯。

      

      

      如上圖所示,非洲豬瘟發生以后價格漲跌幅度顯著擴大,甚至多次日度漲跌幅超過1元/公斤,最高一次波動出現在2019年10月初,日漲跌幅度達3.8元/公斤,創歷史之最,價格的調整帶有顯著的“蜂擁而至”。

      

      

      另外一個角度,根據近十年國內生豬價格日度漲跌幅度分布圖也可以顯看出,非洲豬瘟發生前國內豬價93.83%的時間0.2元/公斤以內,價格漲跌幅超過0.4元/公斤的時間僅在1.58%。而非瘟發生以后國內豬價日漲跌幅超過0.4元/公斤的概率指數性上漲,時間占比高達22.19%,充分說明非瘟疫情后的這輪豬周期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劇烈程度提升。

      

      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非瘟發生后有5.84%時間生豬價格日漲跌幅超過1元/公斤,超過了價格漲跌幅0.8-1.0元/公斤時間占比,價格的調整存在情緒性。日度價格波幅超過1.0元/公斤時間我們稱之為非理性超調。

      

      2.非理性超調頻現,情緒與預期共振

      

      如圖3所示,2019年以來市場的非理性超調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多,每一次價格超漲超跌后必然會有一個價格回歸。卓創資訊研究2018年5月份以來這輪豬周期非理性超調行情,非理性超調主要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業者的“一致預期”;其次需要足夠長時間的“情緒積壓”;最后需要一個突發事件性的“觸發點”,三者形成共振共同為價格劇烈波動“蓄勢”。

      

      

      剛剛過去的4月中下旬市場出現快漲,便是養殖業超半年持續虧損的情緒積壓、業者一致看漲的預期下、“收儲“疊加廣東“限調”政策的“觸發點”,共同作用下出現了價格的非理性上漲。卓創資訊監測截至4月30日,國內外三元交易價格15.1元/公斤,較月初上漲2.52元/公斤,漲幅20.03%。類比,2021年6月、10月價格超跌超漲亦是同種情形,只是“觸發點”略有區別。那么造成近期豬周期價格非理性超調頻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3.存在邊際調整空間,是非理性超調頻現的根本原因

      

      目前國內生豬行業的周期性仍是顯著的產能周期,而非洲豬瘟疫情加速了國內產能規模化程度,因此在基礎產能上形成的邊際供應量變化受規模水平的提升而不斷增強。市場通過調整出欄體重、二次育肥、仔豬育肥等方式能夠快速影響短時供應預期的改變,并反映為價格的非理性調整。

      

      在前期產能尚未恢復階段,價格的波動主要在于基礎產能水平疊加邊際變化的共同影響;而隨著基礎產能去化進度有所放緩,產能預期表現相對穩定,價格波動受短期邊際變化沖擊的反饋空間逐步收窄。不過,當前由于周期底部的持續影響以及反轉預期的增強,恰好給市場形成了“預期”、“情緒”、“觸發點”三個基礎條件,價格再度出現了非理性的調整,但整體幅度較前期已有所收窄,也說明當前基礎產能對價格的主導力仍是決定走出周期的根本原因。

      

      基于這一邏輯,目前價格的非理性調整如果缺乏充分的基本面要素支撐,那么供應邊際變化對價格的影響力將隨著產能的穩定而繼續減弱,并且也將因供應預期最終缺少需求端支撐而使本次的價格超漲再度回歸。

      

      隨著國內信息化程度、規模化程度、從業人員套利意識、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邊際調整空間被越來越“有效”的利用,從而導致多數業者預期的一致性,造成價格的非理性超調。然而超漲超跌的價格必然會圍繞供需主邏輯框架下有進一步的回歸,長線大趨勢或難以因短時情緒而發生實質性改變。


      卓創資訊生豬產業資深分析師——張莉莉 供稿
     

    欧美怡红院